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大众传媒发展的历程。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政论性报刊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作用,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1.出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他们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是《》,影响较大的有《中国丛报》《北华捷报》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2.发展——新中国成立前(1)概况①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由中国人充当编辑和主笔的报刊,最著名的是上海《》,对打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作用。申报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②中国新兴的政治派别,都重视发挥报刊舆论工具的作用。维新派创办《________》《国闻报》等宣传变法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______》,宣传三民主义纲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创办《》《每周评论》等报刊,宣传_____________,介绍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民主时务报民报新青年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向导》《红旗》《新华日报》等报刊,宣传主张,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2)特点:很不发达,公开发行的报刊数量少。民主革命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3.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表现:从中央的《》《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到多种地方报刊层出不穷。(2)内容: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____________,内容非常充实丰富。人民生活人民日报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4.繁荣——改革开放以来(1)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作用。(2)涌现许多专业性、娱乐性的报刊。(3)既注意市场的需求,又注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并普遍扩大信息量。主导宣传知识点一报刊业的发展[图解历史]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知识点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1.广播事业发展概况(1)近代①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②广播事业虽有所发展,但覆盖面非常有限。(2)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和广播站。(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又有新的发展。上海知识点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2.电影事业发展概况(1)开始:1905年,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2)发展成熟①时间:20世纪20年代。②表现:中国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此后,反映抗日战争的优秀影片不断出现,大批编剧、导演和演员也发展成长起来。渔光曲定军山知识点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3)飞速发展①时间:新中国成立后。②内容特点:工农兵生活和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屏。③代表作品:《渡江侦察记》《林则徐》《祝福》《大闹天宫》《李双双》等。革命战争知识点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4)走向辉煌①时间:改革开放以来。②表现:弘扬主旋律的《西安事变》等和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片受到欢迎;美术片、科教片、新闻片和译制片也出现佳作;许多优秀影片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知识点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3.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1)开端:1958年电视台开始试播,后来被定名为中央电视台。(2)发展趋势①各直辖市、省、自治区和市(地区)、县也相继建立电视台。②电视机的品种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3)特点:电视节目集普及性与、娱乐性与游戏化、复制性与程式化、消费性与于一体,是当代家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商业化北京通俗化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崛起1.兴起(1)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2)2008年2月,中国网民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2.特点集报刊、广播、三者的优势于一体,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现。1994电视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崛起3.影响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崛起[图解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合作探究攻重难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侵凌,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解读]注意史料一中“痛于”与“遂”之间的信息。[思考]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提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史料二1912年,孙中山感叹道:“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解读]“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是孙中山所言之主旨。[思考]根据史料二,分析报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示】报刊能够制造舆论,推动革命。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创办的。(3)影响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利弊影响及对策(1)影响①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②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2)对策①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学校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报纸是最早出现的传媒,近代既有专业性报刊,同时又出现综合性、通俗性报刊。在当今时代,报纸仍有其存在的价值。[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2.近代中国广播事业开始起步,地方广播电台和中央广播电台均已出现;现代中国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3.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最便捷的传播媒介之一,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堂达标固双基3214567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报刊B.电报C.电影D.电视A[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现近代报刊,这是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故选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开始自办电报,故排除B项;19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放映电影,故排除C项;中国的电视事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故排除D项。]3214567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C[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3214567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B[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32145674.1896年8月《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一材料最主要的价值是可以用于论证()A.电影艺术开始诞生B.中国首次放映电影C.国产电影快速发展D.我国有声电影诞生B[电影艺术在传入我国前早已诞生,故排除A项;C项发生在民国时期,D项出现在1931年,均与题干材料中“1896年”不符,故排除;材料的价值可用于论证电影第一次在中国上映,故选B项。]32145675.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这种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圆圆的。这说明()A.中国的电视事业发达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电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C[题干材料简单明了,反映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故选C项。]32145676.“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B[根据材料中“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故选B项。]321456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国报纸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容闳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汇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全国新出版的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了《强学报》《时务报》,在湖南创办了《湘学新报》等,这些报刊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的主体是哪些人,报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解析]第(1)问“主体”“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回答;“原因”要结合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回答,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考虑。第(2)问“核心内容”根据报刊宣传的内容总结即可;“特点”要根据材料中“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在北京……上海……湖南……”等信息总结。[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方面,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方面,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