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2.探究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1.重点:分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难点:“庆历新政”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政府对采取放任态度。(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赋税沉重。(3)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2.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连年战事兼并土地中小农户[特别提醒]不抑兼并与阶级矛盾激化的关系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戍法;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②集中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行政权军权(2)表现:北宋在与和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2.积贫(1)冗兵:扩充军队和“”,使军队数量增加。(2)冗官:机构重叠,。(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辽西夏荒年募兵官职混滥[特别提醒]北宋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利弊共存(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的统治岌岌可危。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富弼等人进行改革。3.核心: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范仲淹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2)严格“”制。(3)改革制,着重和操行。(4)慎选地方官吏。(5)减轻徭役,重视。5.结果因触犯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政绩恩荫贡举策论农桑大官僚大地主[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4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合作探究攻重难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史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赵翼《廿二史札记》(1)史料一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问题剖析]注意史料一第一个句号前“恩荫之滥”和第一个句号后“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的信息,据此分析冗官、冗费。【答案提示】现象:冗官。影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史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荒年,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张载集》(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现象:冗兵。影响: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形成“积弱”局面。[问题剖析]现象根据“募兵不已”可以回答;影响结合“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的信息,从冗兵、冗费的角度分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弊端。(2)积贫原因①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官僚、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僚地主为了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损失;封建制度下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很多特权,他们奢侈挥霍,浪费大量的财富。(3)积弱原因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激化、严重的积贫积弱局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2.庆历新政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3.范仲淹以其非凡的改革实践影响当时,又以高尚的品德垂范后世,其心怀天下的精神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当堂达标固双基1.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有()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③④与史实不符,宋朝初期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2.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A[材料中“嬉游”“绣画”“骄惰”都证明了宋兵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3.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B[北宋初年,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月,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入军队,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官僚机构膨胀臃肿。上述做法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所以,在改革中要重视精兵简政。]4.当时北宋的都城东京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这句歌谣称赞的人主持了什么改革()A.商鞅变法B.庆历新政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B[“范君”“希文”是指范仲淹,他的改革是庆历新政。]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固邦本者,在乎举县令,择郡守,以救生民之弊也;厚民力者,在乎复游散,去冗僭,以阜时之财也;重名器者,在乎慎选举,敦教育,使代不乏材也;备戎狄者,在乎育将材,实边郡,使夷不乱华也;杜奸雄者,在乎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绝乱之阶也;明国听者,在乎保直臣,斥佞人,以致君于有道也。——范仲淹《上执政书》材料二“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杜书文《“庆历新政”何以夭折》?(1)根据材料一,归纳“庆历新政”的相关背景。(2)根据材料二,将“庆历新政”的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解析】第(1)问,要根据“举县令,择郡守”“复游散,去冗僭”“慎选举,敦教育”“育将材,实边郡”“保直臣,斥佞人”等信息,从政治、经济、选官、民族关系等方面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材料二信息概括归纳。【解析】第(1)问,要根据“举县令,择郡守”“复游散,去冗僭”“慎选举,敦教育”“育将材,实边郡”“保直臣,斥佞人”等信息,从政治、经济、选官、民族关系等方面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材料二信息概括归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