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3.从家国情怀角度感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增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信心。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转折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仍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没有改善。(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2.召开___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8国民经济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转折3.内容(1)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2)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工作重点: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转折4.意义(1)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2)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道路的新起点。(3)中国的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转折[图解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①长期实行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②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人民公社计划经济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2)内容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用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②撤销,建立乡、镇政府。(3)影响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②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自主权家庭个体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重点:的改革。国有企业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3)内容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所有制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逐步转变为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过去平均主义单一分配制度,转变为以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企分开公有制按劳分配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3.历史意义(1)对国民经济: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走上了___________的道路。(2)对农村:农业生产高速增长,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3)对城市:使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重工业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项目,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轻工业持续发展乡镇企业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过程(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____________的目标。(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基本框架。(3)1997年,中共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十五大理论体系经济体制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意义(1)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2)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朝着全面建设的目标迈进。小康社会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图解历史]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合作探究攻重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史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解读]史料一信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助长了平均主义”是主旨。[思考]根据史料一,分析农村首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提示】旧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史料二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1992年[解读]“巨大变化”是中心词,省略号后面内容是对其的解读。[思考]根据史料二,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提示】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显著提高。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内容①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②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政企分开,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5)意义:经过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②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当堂达标固双基321456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这最根本体现在全会决定()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C[中共八大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现实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必须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故选C项;A、B、D三项只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排除。]32145672.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举措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粮食产量大丰收,故选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1953—1956年,故排除A项;人民公社的建立是195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故排除B项;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于1984年,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D项。]32145673.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A[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于1985年,此时农村已全面展开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起步,故选A项;B项发生于21世纪初,C、D两项均晚于1985年,故排除。]3214567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D[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同程度的引入了市场机制,故①正确;两者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了按劳分配,故②正确;两者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故④正确;两者都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改变的是经营方式,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3214567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是以市场为核心,故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排除B项;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将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结束,故排除D项。]32145676.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时间范围是1978年到1995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故①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②正确;1960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③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④正确,因此选C项。]321456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63921950520000170001961年1962年1984年1990年14750160004071243500材料二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差距变化的原因。为改变城乡差距拉大的状况,你有何建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按照时间纵向比较,较容易得出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应首先注意抓住材料二内容特点——“城乡收入差距”,再进行分析,较容易得出1985年前后城乡差距的变化趋势特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分析变化原因,即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影响分析;第二小问可结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对比概括回答。[答案](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特点:农业生产大幅下滑。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