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备考策略
刘子俊(1967—),汉族,毕业于安师大中文系,现任教育部骨干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庆市首届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团”成员,安徽省怀宁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担任高考安徽卷命题专家组成员,2013年担任安徽省《考试说明》编审组成员,2014年担任安徽高考阅卷中心专家控制组成员;在省级以上CN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校本教材《诗词鉴赏》、《桑梓人文》二部。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备考策略安徽省怀宁中学刘子俊高考语文安徽卷有三大命题背景:一是文化脉动,二是政治意志,三是新课程标准。至于考生的语文能力实际,则不是高考命题所特别关注的。命题立意、命题高度永远忠诚于教育改革的整体理念,不会因为考生的语文能力实际存在差值而放弃追求。因此,在高考面前,我们只有被动的理解和适应,没有撼动其测试理念的权力。高考语文测试理念,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代表着当代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即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现状难臻理想境界,高考测试的价值体系也会依然高蹈。由此看来,一味地吹毛求疵、怨天尤人,不潜心研究安徽卷的命制精神是十分错误的行为,是一种不能直面现实的行为,是一种迟早要被考试改革大形势所抛弃的行为。高考语文安徽卷的命制把上述三大背景作为核心价值观,努力从技术层面“物化”它们。前言:走进安徽卷1、文化脉动决定着安徽卷的内容风格。文化传统是民族之魂,一个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对文化传统的自信。文化传统的迷失必然导致民族归属感的迷失。台湾诗人余光中有句名言:“当你的妻子改名为玛丽亚的时候,你无法让她读懂《菩萨蛮》。”文化传统标志着一个民族,一种文明。而中华民族恰恰就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曾经铸造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当代语文教育与测试的重要使命。所以,高考语文安徽卷的命制强调主流文化意识,提倡“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在试题命制上,安徽卷追求文化底蕴,一切没有文化品位的东西都会被排斥。文化大背景是个魔咒,它使高考语文安徽卷的表达显示出强烈的人文色彩。2、政治要求影响着安徽卷的取材倾向。高考是政治,高考永远为政治服务,没有脱离政治的真空的高考。中国和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是影响高考语文安徽卷取材的重要因素。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中华文化或安徽地域文化的自豪感,促进安徽基础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安徽卷的取材风格、题型样式以及难度系数等。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表现中国和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是高考语文安徽卷取材的硬性要求。任何命题专家必须服从此意志。关注中国和安徽的民生,是那么强烈地显示着高考语文安徽卷的时效性,以致成为安徽卷的风格要素之一。3、语文新课标左右着安徽卷的测试精神。也许,我们存在着一个认识的误区,以为高考语文测试与新课程改革关系不大。其实,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安徽省的《考试说明》,无不忠实地贯彻着新课标的理念。这具体表现在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蜕变上。高考语文测试要求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脉相承。语文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物化为测试目标就是六大语文能力。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本着“全人”教育、共同发展、尊重个性的理念,设计了五大必修模块与五大选修模块课程,物化为测试结构就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识记与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表达的考查。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策略1、紧扣《考试说明》,领悟考试精神。高考关系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和家庭未来,关乎国家的选材意志,所以实施高考必须有纲领性文件。这纲领性文件就是安徽省高考的《考试说明》,它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它体现着新课程标准和现行高考测试的最新理念,对中学语文教育无疑具有最直接的指示功效。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所提出的能力标准,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标准。若说新课标是阳春白雪,那《考试说明》就是接中学语文教学地气的下里巴人。若说人文关怀,《考试说明》从考点到题型都有详备说明,那可谓是对万千考生的终极人文关怀。因而,我们万不可因职业倦怠而忽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2、明确三点布局格式,掌握选点考查规律。关于论述文本阅读,《考试说明》规定了六个考点、两大能力级。这六个考点简单说就是理解概念、理解句子、筛选信息、结构思路、归纳概括、观点态度。两大能力级是理解(B)、分析综合(C)。安徽卷命题既遵从考点“轮空”的习惯,又注重测试风格的稳定。它稳中求变,但从不铤而走险、追求前卫。2012年安徽卷考查理解概念、结构思路、归纳概括,2013年安徽卷考查理解句子、结构思路、概括观点,2014年安徽卷考查理解概念、结构思路、概括观点。其中,稳定表现为“结构思路”,轮空表现1、3两题。用选择题考查“结构思路”,是安徽卷的独创。由于题型成熟,所以安徽卷今年不会轻易放弃。按“轮空”习惯,安徽卷今年1、3题应该选点考查理解句子、筛选信息或归纳概括。……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2013年高考安徽卷)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科学本身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命题。C、在科学本身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背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设误:改变范围。背景: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设误:曲解文意。背景: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设误:偷换概念。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原因是结果的最好诠释,理解句子含意必须“联系”背景因素。“依境推意,据因释果”是硬道理,眼睛不能只盯着含意句。理解句子(2012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和调节所起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立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论述人格尊严问题。设误:移花接木设误:颠倒顺序设误:曲解观点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是简单的“比较”思维。其设误技巧只有前后嫁接、顺序颠倒、曲解观点、曲解关系四种。结构思路(2013高考四川卷)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设误:移花接木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信息源时要有散点透视意识,因为选项往往是多点信息的归纳概括。细节决定成败,遗漏信息要点必然造成“比较”思维的失误。设误:偷换概念设误:改变范围归纳概括3、注重高考真题的导引作用,强调复习训练的针对性。模拟题的选文典型与设题规范无法与高考真题相比。选材出自名家,文本经过打磨,语言表达典范,篇幅千字左右,选项设误唯一且类型不重复,难度系数控制在0.3~0.7,试题区分度明显,试问哪个模拟题能做到?所以,养成学生范式阅读心理,最好借用高考真题。这是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经验。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开始就整体推进,效果必然不佳。这种懒汉做法,极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疲劳。正确的途径是按照考点分解训练、深度感知。试题评析切忌教师一言堂,只说错在哪里、不讲思维过程,不及时总结思维方法、不注重深入讨论,要想取得成效,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克服畏难情绪,潜入题型训练,师生共勉进步,领悟设题趣味,是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不二法门。4、掌握高考题的设误技巧,突出思维训练主旋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选项表述,都追求“似是而非”的效果,从而实现试题的选拔功能。具体说来,此类题的高考设误技巧有偷换概念、改变范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颠倒顺序、曲解文意、曲解关系、不合逻辑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高考卷不考“推断”,所以安徽卷设误没有“不合逻辑”。这是所有新课标卷与非新课标卷的区别之一。考有考点,题有题型;题不在多,贵在有型;练不在多,贵在有思。只要有题型,就有题型思维方式的客观存在。思维训练应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的主旋律。概而言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强调两种思维能力:一是比较思维,二是求异思维。“比较”是指信息源与选项的比照,“求异”是指在选项信息皆真的情况下,利用题干条件排除性质不同类的选项。(2014年高考安徽卷)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运用。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信息源: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设误:改变范围。信息源: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设误:偷换概念。信息源: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误:曲解文意。温馨提示:告诉学生,把复杂问题搞简单是贡献,把简单问题搞复杂是愚蠢,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其实就是简单的信息“比较”。理解概念(2014年四川卷)6、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变化的一项是()(3分)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当你拿信息源与选项“比较”,发现四项表述都符合信息源,或不能确定某选项真假时,请“联系”题干思考,答案立即就显豁了。筛选信息(2010年高考安徽卷)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不能代替的。(文本: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B.随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文本:既是不断更新,又会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C.过去虽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文本: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选项出自文本中关键句或中心句,设误只有一处,且多是利用意近词语偷换关键句或中心句意思,造成文意曲解。观点态度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备考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