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读教材·预习新知]一、历史背景二、发展历程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程颢、,南宋。(2)主张:哲学观“理”是世界的本原伦理观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方法论通过“________”把握“理”个人修养提出“________________”程颐朱熹儒家道德伦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②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四书章句集注2.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基本主张陆九渊(南宋)(1)思想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2)求理方法:“_________”王守仁(明中期)(1)思想核心:“________”(2)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发明本心致良知三、地位和影响1.地位_____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影响深远。2.影响(1)局限性:用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进步性: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品德,讲求________、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理学三纲五常气节以理统情人性的庄严[巧归纳·核心必记]1.理学和心学及儒学的关系(1)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2)“理学”和“心学”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2.王守仁心学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王守仁将一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强调道德自律。(2)实质:要用加强对封建道德信仰的办法,消灭一切反抗意识,让人们甘心服从封建统治。3.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这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三纲五常在理学的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4)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主题(一)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实证]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1)材料一中的哲学观是什么?结合所学探究此哲学观的根本性质。(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探究说明其“新”在何处。提示:(1)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根本性质:客观唯心主义。(2)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系统认知]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针对训练]1.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理学的理解和研究,只会是隔靴搔痒,据此可知宋明理学的特点是()A.三教合一B.儒表佛里C.重理轻法D.格物致知解析:材料体现了儒佛的融合,没有涉及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可知宋明理学的内核是佛学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格物致知,故D项错误。答案:B主题(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实证]材料一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守仁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1)材料一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二者有本质区别吗?提示:(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2)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系统认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以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针对训练]2.《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这表明()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D.王守仁继承了朱学的衣钵解析: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在本质上都属于儒学思想的范畴,在世界本原、人性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故A项错误;两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探究“理”的方式上不同,朱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学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这是一种治学方法方面的差异,故B项正确;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密切关系,这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故C项错误;明代理学大家王守仁是批判发展而非继承了程朱理学,故D项错误。答案:B[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程朱理学1.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解析: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的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故A项错误;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是明代的王阳明,故B项错误;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故C项错误;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故D项正确。答案:D2.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解析: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一致。答案:B3.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解析:根据材料“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散为万物”,太极由阴阳构成,不断变化形成五行万物,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理包含阴阳二气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理学主张理是天地万物本原,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动底是阳,静底是阴”,阴阳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题组二陆王心学4.《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A.知行合一B.致良知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解析: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依据各人的本性,因此要随材适性,故D项正确。答案:D5.有个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个故事意在说明()A.“物皆有理”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致良知”解析:材料中的故事说明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因此只要“致良知”就能克服私欲,故D项正确。答案:D6.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守仁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是少几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王守仁格物便在朱熹格物穷理基础上,更偏重于为善去恶的内心涵养,从而使格物与致良知完全吻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D项在材料无体现。答案:C宋明时期之关键词——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官僚制度、思想体系走向成熟[文化上](1)“二程”和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伦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王守仁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2)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政治上](1)宋代“二府三司”,相权分割,皇权加强。(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宋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3)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4)宋代谏院在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上](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2)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南宋致力于南方经济建设,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4)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控,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