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商业的发展1.商朝_____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2.周朝实行“________”政策。3.春秋战国时期____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职业工商食官私商4.隋唐时期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_____丝绸之路空前繁荣。5.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6.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_____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_____、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海上纸币货币徽商二、城市的繁荣1.政治中心的商业发展(1)周秦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市与______隔开。这时期,城市主要是_________、军事重镇。(2)宋代①空间范围扩展:______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城郭和乡村,也允许置市贸易。②时间不再限定: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③城市功能变化: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_____功能大大增强。民居政治中心坊市经济2.经济城市的兴起(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除早已发展起来的______之外,泉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______”云集。(2)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三、“重农抑商”1.形成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_________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广州蕃客流动性大2.推行过程(1)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2)西汉时期:_______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土地。(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_____,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时期: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战国汉高祖松动3.影响(1)战国秦汉时期对发展农业,稳定社会发挥过积极作用。(2)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________因素的成长,成为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因素之一。新经济1.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商人被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2.区域性的商帮早在宋代就已大量出现。()3.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4.“重农抑商”政策早在商周时期就成为政府的主导经济思想。()5.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完全遏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商业的发展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宽松商业政策B.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因此选B;古代是重农抑商,A错误;改变社会风气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D中官营商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2.(2019·江西赣州高三模拟)南宋初年,朝廷设立会子务负责发行“官会子”。会子面值以铜钱数量来标示,但基本上不可兑换成现钱,“输官亦许用之,庶公私皆便。”南宋会子得以流通的主要原因是()A.由国家信用提供担保B.纸币使用具有历史基础C.得到工商业者的支持D.政府采用强制手段推行解析:由“朝廷设立会子务负责发行‘官会子’”可以分析出南宋会子得以流通主要是因为是朝廷设立的,具有国家信用来担保,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纸币使用的历史基础,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工商业者的态度,C项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政府的强制,D项错误。答案:A3.“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句话说明山西商人()A.能像麻雀一样飞B.活动范围广C.像麻雀一样灵活D.具有麻雀的特性解析:“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意在强调晋商的活动范围广,B项正确。答案:B知识点二城市的繁荣4.(2018·黑龙江试验中学高一期中)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A.城市布局整齐B.城市规模过大C.城市功能单一D.经济政策抑商解析:根据关键信息“也有人感慨”“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核心意思不相符合;B项“规模过大”,具有片面性;D项,材料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5.(2019·河北安平中学月考)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解析: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由“杭都旧俗”“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可知,杭州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商业繁荣,城市职能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6.宁波辖区内有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乡)等城镇,从城镇的形成来看,下列有关推断最有可能的是()A.由草市逐渐发展而来B.由工商业市镇逐渐发展而来C.由夜市逐渐发展而来D.因特色农业经济逐渐发展而来解析:从材料中镇、村的名称“三七市镇”“二六市村”等信息可知这些城镇的兴起与农村中的集市的兴起密切相关,而农村中的集市即草市,A项正确。答案:A知识点三“重农抑商”7.《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解析:“事末”主要是指从事商业会导致社会治安混乱,故A项正确;“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不是压制商业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江西南昌十中高一期中)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官营专卖B.轻徭薄赋C.重视商业D.劝课农桑解析:针对材料的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盐铁官营,即实行官营专卖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轻徭薄赋和劝课农桑,所以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汉政府是抑制商业,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9.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看,C项明显不对,因为材料只谈税收问题,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由于材料说的是国内贸易,因此A项也可排除;比较B、D两项,显然D项更符合题意。答案:D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3)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答案:(1)主题:明清商业诚信问题。(2)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人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3)背景: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4)认识: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