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一、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人类活动(2)按产生原因分类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_______________引起的环境问题。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a.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____________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b.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因素环境污染自净自然资源枯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________”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②________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③____________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①威胁____________。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_____________发展。三废人口科学技术生态平衡可持续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____________,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酸雨:对水生生物、____________、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3)臭氧层破坏:会使其吸收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大大减弱,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融化农作物紫外线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植被破坏:损坏区域自然景观,带来严重后果,如________________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2)生物____________减少: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3)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____________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其次是亚洲。生态系统多样性有机质非洲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____________;二是事故________________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突发性污染范围一、判断题1.自然原因不会引起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5.环境污染企业的转移会促使环境污染的全球化。()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7.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8.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是()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D9.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环境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在一篇有关世界地球日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诗句:“烟囱长成了森林/钢筋和混凝土切断了视线/我的瞳孔里就再没有了绿色/那天空的湛蓝呢/那海水的碧绿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气的爽朗呢。”(1)该诗句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根据当地风向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提示:(1)该诗句中的环境问题有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它们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人类不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工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2)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2.读教材P6阅读“人口增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和教材P6~7阅读“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探究下列问题。(1)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有哪些压力?(2)电子垃圾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提示:(1)人口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2)①电子垃圾含有由多种高科技材料合成的有毒物质,如镉、汞和铅等重金属,将成为生态隐患。②电子垃圾与其他家庭垃圾一起被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英,这种物质不仅污染空气、土壤和水体,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核心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1)工业生产与环境问题的产生(2)人口的高速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人口问题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人口数量的剧增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人口素质的低下直接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进而造成环境破坏。(3)科技进步与环境问题的产生【跟踪训练】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①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②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③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1)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材料③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D.地面塌陷解析:第(1)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材料①中的“卷起飘飘沙粒”和材料②中的“水源不足”是关键词。第(2)题,“耕来山顶做旋螺”描述的是陡坡开垦梯田的景观。答案:(1)A(2)B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合作探究】读2016年我国降水pH等值线图,探究下列问题。(1)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我国北方地区重工业比较集中,为什么酸雨反而不如南方严重?(3)为什么四川盆地酸雨危害严重?(4)除酸雨外,你还知道哪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提示:(1)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等省。(2)虽然北方地区能源消耗量比较大,酸性气体排放量比较多,但由于降水比南方少,所以酸雨不如南方严重。(3)①空气湿度大,降水多;②为盆地、谷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③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④燃煤量大。(4)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核心归纳】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主要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洪水泛滥、造成咸水入侵等酸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氟氯烃的大量排放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部分物种灭绝问题原因主要危害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危害实例突发性居民猝不及防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大【跟踪训练】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在西欧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第(2)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第(3)题,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答案:(1)B(2)D(3)C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