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梳理]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在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2)在河流干流与支流,在河流入海处,因拥有发达的条件和频繁的活动,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交通便利汇合处水运商贸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1)聚落空间布局①古代a.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往往分布在附近。b.南方:以水运交通为主,聚落则分布。②现代: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铁路和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线和线发展。(2)聚落空间布局形态①北方:多呈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式。②南方:多呈状,沿、铁路或公路分布。陆路干道临水铁路公路团块棋盘带河道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交通与城镇分布的关系(1)河流与城镇:世界上大河的,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2)铁路与城镇:铁路是和的陆路运输方式。铁路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一些城市崛起和繁荣。、郑州、和怀化的兴起,与其铁路枢纽的区位是密切关联的。2.交通变化与城镇分布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和带来很大影响。两岸沿河设城高速度大运量石家庄株洲布局发展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1.交通运输通过人流和物流影响商业布局商业中心对交通运输要求高,通常位于区域的_________,交通便捷,这样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______的集散商业网点多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乡村,以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日常购物服务核心位置人流2.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1)高速公路建设,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的结合部。(2)集装箱运输和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3)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的出行范围逐步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应运而生。(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商业网络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现代物流业购物休闲中心[自我诊断]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以市场最优为原则。()3.在古代,我国南方的聚落多临水分布。()√√×4.下列关于商业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业街一般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商业街一般由较多的零售商店和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以及享受各种服务的场所组成C.商业街不可能建在市郊D.商业街为商业中心的一种组织形式5.把铁路枢纽基础上发展的城市与相应的铁路进行连线。C[形成思维主线]探究点一如何正确理解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及空间分布[在探究中学通]读教材P76图3-31“我国2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特点是什么?提示:特大城市多分布于铁路干线沿线及沿江、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探究2]从图中看出我国东部交通网络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其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提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对交通需求量大,建设交通设施,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在归纳中理清]一、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的影响二、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举例古代北方陆路干道附近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邯郸南方水路临水布局扬州、苏州现代铁路铁路沿线郑州、石家庄、徐州、日照公路公路沿线海运沿海港口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在训练中用活]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A.沿铁路延伸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C.受地形的影响D.沿河流延伸2.从1980年到2010年,图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河流延伸。第2题,从1980年到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延伸方向由沿河流变为沿公路和铁路延伸,因而引起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答案:1.D2.A探究点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有哪些[在探究中学通]读某大城市平面略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说明1980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提示: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探究2]拟建大型超市为什么要离开老城区?提示: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探究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是否合理,为什么?提示:合理。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一般布局在租金较低的郊区和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探究4]大型娱乐中心建在图示地区是否合理,为什么?提示:不合理。大型娱乐中心应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此处市场狭小,交通不便,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在归纳中理清]一、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流和物流体现。交通便利之处易发展为商业中心,反过来商业中心的繁荣又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的比较,如下表所示:商业中心商业网点位置区域核心位置散布于居民区和广大农村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若干商店交通条件便捷,对交通条件要求高对交通条件要求低主要职能城市和地区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日常购物服务商品种类多少专业性能突出较差二、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学法指导]框图法巧记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因素[在训练中用活]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政治B.山地C.河谷D.交通2.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乙丙解析:第1题,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图中看出,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第2题,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比较有利于运输,因此对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得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答案:1.A2.A[随堂巩固落实]知识点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1~2题。1.图中聚落分布的特点是()A.沿河流分布B.沿公路分布C.沿等高线分布D.邻矿产资源分布2.聚落A的发展趋势是()A.南北延伸B.东西延伸C.东北—西南延伸D.团状发展解析:第1题,图中聚落大多分布在公路线两侧。第2题,聚落A沿公路线伸展,其走向为东北—西南。答案:1.B2.C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下图是芜湖城市形态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铁路建设对芜湖市的影响是()A.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芜湖市的形成与发展B.铁路线阻隔了东西交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C.铁路运输超越水运,极大地促进了芜湖市的物资集散D.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4.芜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是()A.工业发展中心B.水陆交通中心C.商品交易中心D.港口集散中心解析:第3题,芜湖市形成于铁路修建之前,不是铁路修建促进了城市形成;铁路线不会阻隔东西交通,制约城市的发展;材料不能显示出铁路运输超越水运;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芜湖位于长江干支流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在区域发展中是水运和陆运的转运站,所以重要功能是港口集散中心;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是上海、南京、杭州;芜湖水陆交通便利,但不是区域交通中心或商品交易中心。答案:3.D4.D知识点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3年底完成初建并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5.关于图中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沿干道分布B.大型租赁点均沿主干道分布C.小型租赁点均沿次干道分布D.公交站附近不适合布局租赁点解析:为了方便租赁,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都有自行车租赁点,大型租赁点沿主干道分布,小型租赁点设在次干道和支路。公交站附近人流量大,布局租赁点方便人们使用。答案:B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6~7题。6.下列有关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A.密度小,规模小B.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C.沿河谷呈带状分布D.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7.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A.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B.农药使用量大C.交通运输不便D.商品品牌意识差解析:第6题,甲地为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第7题,甲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乙地交通便捷,利于商品流通。答案:6.D7.C“课下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单击进入电子文档)微专题大智慧见下页微专题大智慧交通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技法指导]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突出,而对自给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小。(1)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因易腐烂变质,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的影响巨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如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大量运进蔬菜。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运费高低直接影响工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工厂除尽可能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和选择运费较低的运输方式。(1)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江、沿海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美国芝加哥、布法罗、底特律的冶金工业,就是利用五大湖的廉价水运,运来附近的煤、铁矿石等。(2)不同社会阶段,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也不同。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工业走向分散提供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工厂对原料、燃料地的依赖性减弱,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布局工业及加工业。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地带,就是利用廉价的海运,进口原料、燃料,加工、出口产品而形成。3.对城市的影响(1)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在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形成的区位有所不同。在古代,我国南方城市大多布局在河流的汇合处,北方城市大多在大道的交会处,如古代邯郸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会处发展起来的。随着铁路、公路的发展,城市分布沿公路线、铁路线集聚的特点十分明显。株洲、石家庄等城市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也因所处的交通位置快速发展起来。②主要交通线的变化对沿线城市的影响。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对该地区的城市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益发展,济宁、淮阴、扬州等城市得到充分发展。后来因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和京沪铁路的建成,这些运河城市发展减缓,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得到较快发展。(2)对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影响:①交通运输的通达度影响城市土地地租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如城市中心因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多形成商业区。②在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时,工业用地内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都要有便利的交通。一方面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输出,另一方面便于工人上下班。(3)对城市化的影响:如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城乡之间,为逆城市化现象得以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4.对商业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的区位,商业网点的密度、效益、组织形式等影响突出。便利的交通是形成商业中心的基本条件之一。商业中心必须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与其发达的水陆交通分不开的。一般说来,交通越便利,商业网点的密度越大,效益也越好,组织形式也以固定形式为主。5.对人口分布、迁移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