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脆弱生态系统的成因和分布。掌握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1.生态危机的表现:___________、森林和草原破坏、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生态危机的成因(1)人为原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_______和______影响环境。(2)自然原因:相对_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差。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规模强度脆弱3.脆弱的生态系统(1)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特点:自身_________差,抗外界_______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_______比较困难。(2)脆弱生态系统的分布区人口密集区和___________频繁的地区,特别是人为作用力和自然作用力强烈_______的地带。例如,海陆交界带、河流变迁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绿洲荒漠交界带、___________带、城乡交接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___________严重区、污染影响严重区等。稳定性干扰恢复经济活动叠加农牧交错水土流失二、我国的生态危机1.状况:______________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2.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___________利用引发的。此外,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如果___________不力,也会引发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开发环保措施3.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1)上游:泥沙侵蚀总量和___________都已超过黄河,特别是长江上游___________和陡坡开垦造成的严重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2)中游:长期___________损害了湖泊的生态功能等。(3)下游:受_______河段仍在不断扩大。输沙总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污染一、判断题1.如果没有人为干扰,就不会出现生态危机。()2.生态危机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3.现在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4.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区。()5.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二、选择题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6~7题。6.关于物种灭绝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历史上由于物种灭绝,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减少B.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C.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D.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7.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B.数量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第6题,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每次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大幅度地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第7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6.A7.B8.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发解析:选A。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与水资源利用不当都是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电影《2012》呈现的世界末日:是玛雅的魔咒,还是科学的推测,神秘的“2012年”日益临近,洪水、海啸、地震、瘟疫……在真实的谎言背后,人类正为破坏生存环境付出恐怖的代价。2012年早已过去,而人类借发展之名给生存环境带来的创伤却是实在的: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空洞,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破坏力加剧……靠掠夺自然以满足无度物欲的生存模式,正把人类带进单向度发展的巨大危机之中。(1)什么是生态危机?(2)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生态危机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核心归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的成因【跟踪训练】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回答1~2题。1.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不属于其产生的影响的是()A.水土流失加剧B.全球温室效应增强C.生物多样性减少D.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2.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垃圾C.减少木材的消耗量D.移风易俗解析:第1题,根据森林的作用可知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臭氧层空洞是氯氟烃的过量排放引起的。第2题,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木材的消耗量,减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答案:1.D2.C我国的生态危机【合作探究】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①地区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③地区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4)生态问题: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5)土壤侵蚀。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核心归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滥伐、滥垦,超出了森林的更新能力森林火灾、虫害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防治措施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气候干旱、降水少;蝗灾等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沉积物自然填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还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防治措施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滥捕滥杀、过度采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休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等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防治措施土地荒漠化西北、华北、东北半干旱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大风天气多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保护天然草场1.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2.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原因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位于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山地丘陵多,坡度陡,雨季长,雨量大人为原因毁林,过度开垦,陡坡开垦,开矿过度伐林,开垦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危害对当地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出减少,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局部小气候恶化(干燥、温差增大)对下游河道淤积,排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洪能力减弱,水旱灾害频繁,形成地上悬河【跟踪训练】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地区,据此回答问题。(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差异。(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解析:(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降水、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等方面。甲、乙两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貌特征与土壤性状方面。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其他方面差异不大。(2)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土壤流失,导致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泥沙汇入河流,使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在下游河段,抬高河床,增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同时,由于水分与土壤的缺失,植被难以生长,对气候有所危害,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答案:(1)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平),土层浅薄。(2)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生态危机的表现是什么?2.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生态危机的现状是什么?4.我国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微点拨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区别(1)成因上的区别土地荒漠化是在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由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地表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是在气候湿润区,由强烈的流水作用,人类砍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土质疏松等引起的。(2)分布上的区别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二节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课件 鲁教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