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整合提升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征?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4.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样的影响?5.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是什么?各形成什么样的地貌?6.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主要有哪些?7.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8.大气垂直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9.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如何?10.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11.如何判断等压面(线)图?1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有什么样的影响?1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有什么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影响?14.亚洲季风的成因与性质。15.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哪些?16.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天气有什么样的影响?17.地球上水体的组成状况如何?18.水循环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水循环对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19.世界各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如何?20.洋流的地理意义有哪些?2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22.如何解读各种气候统计图?23.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与特征是怎样的?24.如何根据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教材P29活动1.如图:①上升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作用。2.岩石圈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岩石圈表层的土壤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建筑、修路所用的石料来自岩石圈,烧制水泥、石灰的石料也来自岩石圈;多姿多彩的岩石圈还形成了多种旅游资源。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岩石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岩石为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教材P34活动在对家乡的某种典型地貌的形态和变化进行原因分析时,应注意三个问题:(1)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某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可能是某种内力或者是外力作用占主导,应注意分析主导因素;(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教材P37活动温室由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无阻挡地进入室内,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使室内空气增温,并向外辐射长波;这些材料还具有阻挡长波辐射通过的功能,这样室内的能量就得以聚积,形成温室效应。教材P38活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低,在陆地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晚,陆地上的气温低,海洋上的气温高,在陆地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教材P39活动1.在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2.图2-2-9中,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渐渐变小,最后与等压线平行;图2-2-10中,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高空风向决定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向还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教材P43活动地区中国华北地区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1月西北风东北风西北风7月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教材P46活动目前:山东半岛、江淮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冷锋影响,出现降雨天气。未来几天:随着冷锋南下,山东半岛、江淮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受其影响将可能出现降雨、降温天气;而东北地区仍有一个暖锋在活动,有可能继续出现降雨天气。教材P49活动1.图2-3-4中的河流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多少变化,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有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4-8月是降水最多的季节,河流径流量也大。由于降水过程具有间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雨水补给只在降雨期间和降雨停止后一段时间内存在,所以其补给速度很快;尤其是暴雨时,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形成陡落陡涨的洪水过程;每次降雨,形成一次洪水,所以图上河流径流量的尖峰与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图2-3-5中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和径流量相关程度非常高,径流量随气温的升降而升降,气温和径流量的最高值都出现在7-8月,其次是6月和9月,从1月初到2月底,气温在0℃以下,冰雪不融化,河流封冻,形成一个相对枯水期。3月份,随着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开始融化,形成一个相对的丰水期。4-5月,由于季节性积雪已融化完,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尚未大量融化,以及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等原因,形成一个相对的枯水期。2.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汛期与枯水期的流量等方面;分析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关键是要搞清楚河流的补给形式。教材P51活动1.图2-3-6可以看出,风海流的流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但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又不完全相同。在低纬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海水向西流,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海水向东流,形成西风漂流。2.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的洋流一般为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的洋流一般为寒流。3.南纬40°附近海区的洋流为环球性西风漂流,而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则被大陆分隔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等。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南纬40°附近基本无陆地分布,故在西风吹拂下,能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教材P52活动若要使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流到亚洲沿岸,漂流瓶应在美国西海岸投放,其漂流路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若要使漂流瓶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南美西海岸投放,其漂流路径为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鲁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