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并理解锋面的形成。能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一、锋面系统1.锋面概念冷气团和________的交界面。暖气团2.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到高空向②________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①________。(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冷气团暖气团3.锋面的分类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________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________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天气过境时阴天、刮风、雨雪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________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______,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冷气团暖气团连续性降低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北半球)气压水平气流(低空)垂直气流天气状况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由______流向中心上升多______天气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由______流向四周下沉多晴朗天气四周阴雨中心一、判断题1.冷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温度低。()2.受暖气团控制时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时多晴朗天气。()3.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降水。()4.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辐合,反气旋呈顺时针辐散。()5.锋面既可能分布在低压槽上,也可能分布在高压脊上。()×××√×二、选择题6.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A.冷气团在锋面以下B.过境时气压升高C.过境时天气转晴D.降水多发生在锋后答案:A7.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是由()A.冷锋过境造成的B.暖锋过境造成的C.台风过境造成的D.准静止锋过境造成的答案:A8.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A.阴冷潮湿B.晴朗干燥C.高温多雨D.阴雨绵绵答案:B9.下列地理事象中可能带来降水的有()①锋面②气旋③反气旋④暖气团⑤冷气团⑥上升气流⑦下沉气流⑧低压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④⑥⑦D.①②⑥⑧答案:D三、连线题10.将天气系统与其过境时带来的天气现象连线。答案:锋面系统【合作探究】读冷锋与天气图(见教材P44图2-2-17)和暖锋与天气图(见教材P44图2-2-18),探究下列问题。(1)如何区分冷锋、暖锋?(2)如何划分锋前、锋后?提示:(1)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的锋面系统为冷锋,锋面坡度较大,一般用符号“”表示;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的锋面系统为暖锋,锋面坡度较小,用符号“”表示。(2)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用符号表示为冷锋:锋后锋前;暖锋:锋后锋前。【核心归纳】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处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它们的区别及与天气的关系如下所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锋面坡度较大居中很小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降水区的位置主要在锋后暖锋前部延伸到冷锋后很大范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天气特征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天气;③冬春季的寒潮典型的暖锋天气在我国较少见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②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跟踪训练】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1)~(2)题。(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C.晴雨无常D.暴雨如注解析:第(1)题,题干中提到“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因此形成的是准静止锋。第(2)题,图中昆明受单一的暖空气影响,因此风和日丽。答案:(1)A(2)B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合作探究】读北半球气旋(左)与反气旋(右)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见教材P45图2-2-19),探究下列问题。(1)两图近地面气压有何差异?(2)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是怎样的?(3)由图看出气旋和反气旋中气流在垂直方向的运动是如何的?分别形成怎样的天气?提示:(1)气旋中心气压低,反气旋中心气压高。(2)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反气旋:顺时针方向辐散。(3)气旋: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反气旋: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核心归纳】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水平气流与风向风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北方干冷的天气【跟踪训练】读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2)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3)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________;当B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天气。(4)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风,反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风。(5)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与图中_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天气与图中_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解析:(1)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知,图中的虚线箭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2)从气压状况看,A为高压、B为低压,但就气流状况而言,它们分别表示反气旋、气旋。(3)在判断天气时,要根据A、B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状况进行分析,气流上升的多雨,气流下沉的少雨。(4)在判断风向时,应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5)台风是强烈发展的低气压,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2)高压低压反气旋气旋(3)晴朗阴雨(4)偏南偏北(5)BA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F为________,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多阴雨天气的点有____________。答案:气旋(低气压)冷锋暖锋②、③、F【判读技巧】1.锋面气旋的特点(1)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冷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西侧和西南侧,暖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东侧、东北侧和东南侧。(如下图所示)(2)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和北半球相同,但其移动方向是和北半球相反的。(如下图所示)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第一步:确定低气压中心。图中①处等压线闭合且气压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为低气压中心。第二步:确定低压槽。图中AB和CD所在的狭长区域是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为低压槽。第三步: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位置,锋线往往与低压槽槽线重合,如图中AB、CD处。第四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和锋面类型。图中E、F、G、H四点中,F、G处分别相对于E、H处来说,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第五步:分析天气特征。图中暖锋(CD)的锋前G处多连续性阴雨天气,冷锋(AB)的锋后F处多出现降水天气,气旋中心①处也多阴雨天气。【针对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②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③d地的风力比e地小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A.a和cB.a和eC.c和dD.e和d解析:(1)将图中气压值相等的点连成线,形成气压分布图(如图),此处为气旋天气系统,同时找出气旋的两个槽线,槽线附近会形成锋面。a地气压值比b地大,①错误;c地附近有暖锋活动,②错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d地的风力比e地小,③正确;e地在北半球气旋的西部,为偏北风,④正确。(2)气旋的槽线附近往往形成锋面,而降水总是出现在冷气团一侧,结合题意,可知a和c两地多降水。答案:(1)D(2)A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4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