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空间设计理论序一、建筑设计的研究从单一建筑设计(含室内设计)——群体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均离不开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成为建筑学研究最重要,也难于研究,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序二、学者研究(几种普遍的建筑设计理论)古今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及其综合、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运动形式,就如何抓住建筑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各学派纷繁嘈杂,各抒己见,目前建筑主流归纳为以下几种:唯美的、纯美的观点:认为建筑是艺术,只有通过揭示建筑艺术性,才能抓住建筑本质,即将建筑等同于艺术品的设计。技术至上主义:认为通过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来解决建筑的本质问题。如: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皮阿诺、罗杰斯等人。结构功能论:认为建筑的功能才是建筑的本质,只有将功能问题在使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建筑才能“用”。如:功能主义Modernism格罗比乌斯迈耶LeCobusia序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哲学、文学等潮流,来揭示建筑的实质。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强调文脉、象征、隐喻、符号、语意等方面,主要受文学流派的影响。结构主义:后结构哲学流派。德里达宗教神学建筑:“颠倒”、“颠覆”、“破坏”等。有机环境决定论:与生物学的交叉。赖特(Wright):有机建筑论。当代: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高科技、材料优化、低能耗、低资源浪费整合建筑。生态建筑:改善生态环境。景观建筑:形象美化与景观。仿生建筑:悉尼歌剧院。序国际主义:芝加哥学派——后国际主义——经济全球化——新的雷同(统一)。以上前五种研究几乎主导了上世纪以来建筑学界对建筑设计理论的系统研究,但从六种研究中均离不开对建筑空间问题的系统阐述与分析,只有抓住空间这一最为核心的演变,才能揭示建筑最本质的理论根源;才能更好地确立科学的建筑观,找到最现实、最基本地解决建筑的根本方法。空间一直是“功能-精神-技术”等的载体,各种新功能、精神、观念、技术均通过空间反映出来。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空间最基本的概念1.对空间最早的阐述可追溯到二千年前老子《道德经》:“??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是具体的物,空虚处起作用。实体之所以有数量,正因为空虚处为之起作用,借助于“有”创造空间的“无”。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2.空间的概念虚与实的辨正关系。在一幅书法中,笔画之间的“空虚”为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字”体。空间:即相对于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虚渺的感觉。空间图解:空间的研究已成为几乎所有视觉造型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书法、美术、雕塑、建筑、装潢等。空间的类型:•一维空间:即“无”、“空”。•二维空间:平面、平面形与“空虚部分”构成,突出“轮廓”的形。•三维空间:立体,突出“量”的感觉,空间量、雕塑是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体量本身运动部分的空间、被挪动时的空间。观赏或使用者的空间,作用于周围的空间即“势空间”或知觉力场,加入了时间因素。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空间的特征:限定性、通透性、参与性、动线、序列性五个方面。o空间的限定性:以“以之则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是无限的,也是无形的,必须把广漠的空间作为分隔,才能使之无限变为有限,无形变为有形,即空间借助于实体的形的存在而成为有用的形。•一般人们仅注意实体,空间形态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受的,它传递的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张力的变化,“气”的动力。•认识空间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表现,古代仅注重实体,而今空间被当代设计所重视。•限定的元素:•面:具有分隔作用。•线:排列的线,纵横交织的网格都表现出限定的效果,但线的限定弱于面。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o内外的通透性空间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种“流动性”。空间以围合与分隔来分又可变为:外空间和内空间,它们之间就有一种通透性。•内部空间:空间形态能够让人进入其内部并从事各种活动,称“内空间”,它既包围空间又被空间所包围。•外部空间:在空间体(内空体和实体)的外部观看其外表形态并领略许多空间体作为分离限定的效果的空间。即无顶盖的空间,包围“内部空间”的空间,称“外空间”,内外部空间具有渗透与流动性。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o人的参与性无论是外还是内部空间,都是“人性”的空间,着重要体现出人的参与性,人可在空间内外部观赏和使用。o空间的动线:是空间形态创造的核心。主导空间运动的力线,称动线,它有两种形式:对称线和非对称线。由于这些动线是空间形态变化的动力。o空间的序列性一个较复杂的空间组合,往往连续性的起伏与变化,具有序列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起始阶段(前奏):开端,第一印象。•过渡阶段(引子):延伸、引导、诱导、期待。•高潮阶段(高潮):核心、中心、顶点。•过渡阶段(回味):联想、思索、回味。•终结阶段(尾声):良好的结束,画句号。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人对空间的感知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实体所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即空隙和空虚。•心理空间:没有明确边界却可以感知到的空间,它来自物理形态对周围的扩张。•空间感实质是一种潜在的运动感,是人们对形态所具有的“视觉势能”的感受,而不是大小、长短、正歪、明暗、鲜浊等的变化,而是“?实与空荡”的变化。第一章空间设计总论创造知觉力场空间的紧张感•形态具备脱离原有状态的倾向,如同“箭头”有一种动或启动的可能,主要用于创造动势和动态。•两个分离的形态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超越这个距离,则因分散而不成其为一个整体,小于这个距离,虽然能构成整体,但或者失去两个形态分离的意义,或者虽是两个形态却感到拥挤、堵塞。多用于创造一体感的张力组合。强调空间进深进深:指前后的距离。强调进深就是在有限的前后距离中创造出超越有限距离或是无限的进深效果来,其基本技法是利用人们的透视经验或造成悬念。空间的流动感指空虚形态的扩张作用,通过“分隔与联系”、“引导和暗示”创造出空间的渗透感与层次感,中国传统园林“对景”、“借景”。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1.基本空间力象的构成空间限定的基础限定空间有两种形式,即中心限定和分隔限定。空间限定的要素与条件•限定形式:指天覆、地载、围截,指的是限定的基本方位,它决定空间力象的根本机能,是空间限定的核心。•限定条件:指形状、状态、数量和大小,指的是表象态势,它决定空间力象的表情效果。•限定程度:指显露、通透、实在,指的是实质情况,它决定空间力象的质量。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中心限定的形式:是指力动的始点和终点。中心限定的形设立主要是线、面、块体的设立。若与地载结合:线呈现挺拔之力面呈现凝聚之力块呈现雄伟之势若与天覆结合,则出现辐射、吸引、收拢之力。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分隔限定的形式:分为天覆、地载、竖断、夹持、合抱、围合六种形式。天覆:具有漂浮、俯冲之力,也有控制、庇护之势。天覆的高度对空间力象的影响效果很大。•当天覆的宽度与到地面的距离之比小于1时,引力感强,使人感到压抑。•当天覆的宽度与到地面的距离之比等于1时,引力感使人感到亲切。•当天覆的宽度与到地面的距离之比大于1时,引力感弱,使人感到虚幻高爽。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地载:具有起伏波动之力,亦有平静和缓和之势。局部地载还可以作区域划分,产生灵活有意识的诱导作用。呈现以下四种感受:•轻松感:汝曲线地载,灵活有意识的诱导作用。•突起感:有隆起腾达之势,令人兴奋。•凹陷感:有降落隐蔽之势,围合性很差。•架空感:有莅临探海之势。竖断:在空间中,竖断象闸阀一样具有阻截作用,与地载相结合,造成流动迂回之势,分三种类型:•“│”型:其拦截或分隔能力与高度有关,低空间流动,高则空间迂回并造成庇护感。•“┬”型:如隅,是安静而愉快的空间,越接近空间的角顶,滞留感就越强。•“┌”型:角内与“┬”型相同,而隅之外侧因有诱导性作用具有更强的迂回性。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夹持:具有分流作用,与地载相结合,有诱导之势,分两种类型:“╱╲”和“││”。•“││”平行者,开放端有很强的方向感,故具有空间的引导作用,作延长处理,可产生限定性的流动感。•“╱╲”不平行者,能带来戏剧性的透视变化,使得空间具有特殊趣味。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合抱:具有拥抱、驻留之势。随面的长短分布不同,驻留的形式各异。一般呈现四种形式:•底立面与两侧立面长度之比为1:1时,平面对角线的底角为45度,感觉为全封闭。•底立面与两侧立面长度之比为2:1时,水平面对角线的底角为30度,此时为封闭感的界域。•底立面与两侧立面长度之比为3:1时,平面对角线的底角为18度,此时空间的感觉为开敞性。•底立面与两侧立面长度之比为4:1时,平面对角线的底角为14度,此时空间的感受为不封闭。围合:具有凝聚升腾之势,完全围合的空间缺乏自由之势,随着面的环绕状态不同,凝聚的程度也部一样。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空间限定的具体变化有室必有虚,空间形态的存在必须借助于实体,而实体决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存在于地表面,所以限定的空间形式离不开地载这一条件。若要把中心限定和分隔限定具体化,必须复合几种空间力象的构成要素,即复合天覆、地载、竖断、夹持、合抱、围合、中心限定邓因素。然而在综合中,必须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基本空间力象变化限定面而促成空间状态的变化,不同的空间限定面使空间状态发生,对空间的感知产生变化。o地载:四种空间的限定面,产生空间状态的变化。•平地:无垂直限定面,使人感到轻松、自由、安全,视觉上缺乏空间的垂直限制,产生空旷与孤寂感。•高低起伏:起伏平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陡峭崎岖,易造成人的兴奋和恣纵的感觉。•台地:有开阔的视野,富于层次,容易构成笔直正交的轴线和引人注目的透视感。因视线的各种高度及视距的变化又极易带来屏障的不悦之感。•斜地:具有动态特征(明确的运动导向,强烈的流动感),并能限制和封闭空间,越陡越高,外部空间感越强,反之,也令人有不舒服不安定感。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天覆:“天花”、“天盖”。•平者:通过划分明确的平面界限而具有领域性、秩序性。•斜者: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向高住一方扩张。•隆起者:穹隆有向心、内聚、收敛的感觉,拱形有沿纵轴的内聚感,并具有流动之势。•下吊者:中央下垂有离心扩散之势,它将人的视线引向外部,中轴线低垂而侧升高时,具有沿纵轴线的外向感。•错落者:形成感觉类似隆起车下吊,之势区域界限有明确的划分。•曲折者:纵向有引导流动之势,横向有起伏变化的节奏,都造成扩展空间的力。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围闭弯曲者:•垂直与地面弯曲,使空间产生内外、柔和而富有动感。•两个以上不平行弯曲的柱面组合时,若相向,有闭合感,驻足感,若相背,则通过的疏散感,两个平行弯曲的圆柱面,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有趣的流动感。侧斜者:•与地面而非直角相交,大于45,空间兼备“天覆”和“围闭”的作用,小于45,则易成地载。•侧斜使人产生崇高、敬仰感;俯斜使人感到慈祥、亲切。•两个平行或不平行的立面。向内倾斜时封闭性增强,具有庇护感。向外倾斜时封闭感减弱,虽然开朗却有沉重感。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限定要素的形状和比例的变化中心限定与限宽物的形状有重要联系、可以点(块)、线、面分别历来研究。分隔限定的空间形状与限宽面的形状有关。每个与位限定面都会影响空间的形状,但地载的分隔形状具有主导作用。同一空间的其它各相关线宽的形状比例,对于决定空间形状起着辅助的作用。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成限定空间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空间的大小对于精神感觉的影响很大,从两方面认识:大小的变化,对人的影响:•绝对的大小(以人体的尺度)宏大的空间使人感到不可控制,因而产生崇高敬仰的感变。低矮和小面积的空间有宁静、亲切的感觉,若处理不好则压抑、郁闷感。•相对的大小(即限定空间对应的面宽和距离的比例关系)。数量变化,对人的感觉的影响:•单一的空间主要使引起人的视线的运动,即“一眼穿”的感受•多重空间的组合除造成视线运动之外,更有亲身经历的运动,故产生界造、序列等时间上的变化。第二章空间形态的构
本文标题:空间设计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2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