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3酯和油脂目标与素养:1.了解酯的组成、物理性质和水解反应。(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油脂的组成、性质及应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自主预习探新知一、酯1.概念___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2.结构简式R1—COO—R2(R1可以是H)。酸3.物理性质(1)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2)密度:比水小。(3)气味: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酯大都有_____气味。芳香4.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反应方程式现象:__________结论:中性条件下乙酸乙酯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几乎不水解现象:油状层液体减少,_______________结论: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CH3COOCH2CH3+H2O稀硫酸△CH3COOH+CH3CH2OH有一点醋的气味发生部分水解反应现象:分层现象及_______________结论: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__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酯的气味消失发生水解且趋于完全微点拨:(1)决定乙酸乙酯化学性质的原子团是酯基()。(2)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在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并防止乙酸乙酯挥发,采取了水浴加热措施。水浴加热的优点有: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二、油脂1.组成和结构油脂是一类特殊的酯,可以看做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_____________、软脂酸_____________、亚油酸______________等)与____________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其中R1、R2、R3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17H35COOHC15H31COOHC17H31COOH甘油(丙三醇)2.分类(1)油:植物油,呈_____,如:豆油、花生油等。(2)脂肪:动物油,呈____,如:猪、牛、羊等的脂肪。3.物理性质油脂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比水小。天然油脂大多是_________,______固定的熔、沸点。液态固态混合物没有4.化学性质——水解反应5.用途(1)为人体提供_____,调节人体生理活动。(2)工业生产____________和甘油。(3)制_____、_____等。能量高级脂肪酸肥皂油漆微点拨:硬脂酸甘油酯水解的化学方程式:(1)酸性条件:3C17H35COOH。(2)碱性条件:3C17H35COONa。[答案](1)×(2)×(3)×(4)×(5)√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低级酯可以和水互溶。()(2)甲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甲醇。()(3)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但有恒定的熔点、沸点。()(4)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5)“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2.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C[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C[醇、烃类不与NaOH溶液反应;乙酸乙酯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乙醇B.乙烯C.乙酸乙酯D.汽油核心突破攻重难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的比较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反应关系CH3COOH+CH3CH2OH酯化水解CH3COOCH2CH3+H2O反应断键催化剂浓硫酸稀硫酸或NaOH溶液催化剂的其他作用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反应产率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加热方式酒精灯加热水浴加热反应类型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典例1】某实验小组先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来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分子式为C6H14O的有机物。对于此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B.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C.C6H14O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钠反应D.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的分子式为C8H16O2B[酯水解反应需要稀酸或碱溶液作催化剂,酯直接在水中加热,几乎不水解,B不正确;乙酸中含有一个—COOH,C6H13OH中含有一个—OH,所以酯中含有一个—COO—。酯+H2O―→CH3COOH+C6H13OH,所以酯的分子式为C8H16O2,可表示为CH3COOC6H13,A、D正确;C6H14O分子中含有羟基,所以能与钠反应,C正确。](1)()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过一段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哪些物质中?(2)为什么酯化反应用浓硫酸,而酯的水解反应用稀硫酸?[答案](1)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原理如下:+C6H1813OH,故18O应存在于C6H1813OH和乙酸乙酯中。(2)酯化反应要用浓硫酸,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向生成酯的反应方向进行。酯的酸性水解反应要用稀硫酸,增加水的量,有利于向酯水解的方向进行。1.下列关于酯的水解反应与酯化反应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两个反应均可采用水浴加热B.两个反应使用的硫酸作用完全相同C.两个反应均可看作取代反应D.两个反应一定都是可逆反应C[酯化反应温度较高,需要采用酒精灯加热,选项A错误;酯化反应中使用的是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而酯的水解反应中使用的是稀硫酸,作用只是催化剂,选项B错误;酯的碱性水解,不是可逆反应,选项D错误。]油脂和酯的比较油脂物质油脂肪酯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组成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烃基多含饱和高级脂肪酸烃基多酸与醇类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密度比水小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温状态液态固态呈液态或固态化学性质都水解,油和含碳碳双键的酯能发生加成反应存在油粒作物籽粒中动物脂肪中花、草或动植物体内联系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均属于酯类【典例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B.油脂和矿物油不属于同一类有机物C.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退色D[脂肪和油统称为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油脂结构中的烃基有些是不饱和的[如亚油酸甘油酯中的烃基(—C17H31)],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退色。]油脂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2.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属于烃类,二者点燃时都能燃烧,A不正确;地沟油、矿物油均属于混合物,二者均没有固定沸点,B不正确;地沟油、矿物油二者的密度均比水小且都不溶于水,与水混合都浮在水面上,C不正确;加入足量NaOH溶液,矿物油不发生反应,液体混合物分层,而地沟油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甘油、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混合液不分层,D项正确。]当堂达标提素养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根据常温下的状态分为固态的脂肪和液态的油,其中脂肪中烃基饱和程度高,熔点高,油含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较多,熔点低,在一定条件下,油和脂肪都能水解。]1.下列关于油和脂肪的比较,错误的说法是()A.油的熔点低,脂肪的熔点高B.油含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比脂肪少C.油和脂肪都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D.油和脂肪都能发生水解反应2.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蒸馏B.水洗后分液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D.用过量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C[因酯和酸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NaOH在除酸的同时,除掉部分酯。饱和Na2CO3既能反应掉乙酸又能降低酯的溶解度。]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生一种醇和一种酸。水解时发生断裂的化学键(箭头所指的选项标号)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④C[酯水解时断键部位在碳氧单键处,故本题中的断键部位在①③处。]4.下列关于酯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彻底,所以凡是油脂的水解都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B.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C.油脂的水解类似于乙酸乙酯的水解D.油脂不管在哪种条件下水解都生成丙三醇A[酯的水解条件的选择依据是看要得到何种产物,不能一概而论,A错误;油脂属于酯类,其水解类似于乙酸乙酯的水解,C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无论哪种条件下水解都生成丙三醇,D正确。]5.某油脂常温呈液态,其中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1)该油脂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溴水退色。(2)写出该油脂在NaOH热溶液中水解的几种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含有17个C原子和15个C原子的饱和烃基分别是C17H35—和C15H31—。烃基C17H33—和C15H29—都不饱和,因此该液态油脂能使溴水退色。(2)油脂水解时,酯键断开,碱性条件下,羧酸(残基)接—ONa,醇(残基)接H—:+3NaOH――→△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29COONa+C3H5(OH)3。[答案](1)能(2)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29COONaC3H5(OH)3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课时3 酯和油脂课件 鲁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2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