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技战略的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2文革的破坏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4科技体制改革5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郭沫若出任院长,随后组织一批专家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郭沫若•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由飞机空投的威力达33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试验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中过分地强调对科技人员的改造,这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破坏是非常大的,严重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双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原子能技术,航天工程,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科技竞争力•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率先在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激发了亿万农民劳动致富的热情,使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乡镇工业发展迅猛,农业经济空前活跃。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使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使农村普遍产生了对科学的需求和渴望。1985年3月,中国政府在全国实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为广大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向农村推广科技成果、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提供了契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从这个基点出发,顺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火炬计划”是一项指导性的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由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是,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火炬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并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造就实施“火炬计划”各类人才的宏大队伍;辐射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本文标题:科技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