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个军人的故事一个士兵的故事贺出生于抗日战争后期,家境贫寒。他的哥哥和姐姐只能挤在破旧的茅草屋里,喝着稀粥长大,稀粥薄得可以显身材。他母亲早逝,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作为第三个孩子,他只能穿两个哥哥穿过的带补丁的旧衣服。在读完初中之前,他只能以优异的成绩退学。帮爸爸干农活和家务,撑起一部分本不该由他年轻时承担的家庭。21岁那年,他为能吃饱肚子穿上军装走进军营。上过初中的他,被分到广播室里担任广播员。在老家连电灯都没见过的他在一堆大大小小的电器中工作,难免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在狭窄的广播室里,常常能看见他一人在工休间隙里,一手捧着有关书籍,仔细辨认着那微微泛黄的纸上印着的模糊不清的文字,一手在机器的各个按钮上小心地摩挲。当时,全国都在提倡厉行节约,机器都是旧的,经常出现各种故障。修理班人手不够,他自己便从实际工作中学习,摸索,自学成才,成为一个“既会用也能修”的广播员。在广播室里工作了三年,因为勤学苦干,能力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提干成了一名工程兵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与战士们一起安家于大山深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辗转湘桂,为生活奔波,为理想奋斗,为建设伟大的祖国献计出力。他白天跟着部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幽暗的山洞里,用钻机钻开碎石,用炸药炸开硬山体。为了能提前完成任务,他们伴着钻机和爆炸的声音,冒着被碎砖石砸伤的危险,与时间赛跑,一担接着一担将碎石头、土块往外挑。饿了啃两口冷硬馒头,困了站着便能睡着;他晚上还要组织战士们学习,帮少数民族同胞们干活,大家同甘共苦,苦中作乐,倒也其乐融融。即便白天这样辛苦,半夜里他还跟战士们一起站岗。一个岗哨只有一个人,两个岗哨之间相隔近百米。因为当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而广西又与越南接壤,站岗需要时刻警惕。为了不打瞌睡,他腰杆挺得笔直,眼睛瞪着看,耳朵竖着听,手一直贴着裤缝靠近腰间别手枪的地方。他的岗哨靠近营地的油库,油库里的油桶白天被炙热的太阳烤得滚烫,桶身涨得鼓鼓的,此刻温度下降,受冷收缩,不时发出“砰”的巨响,他常被吓一大跳,几次差点儿拔出手枪。然而,在与崇山峻岭相伴了近20年后,他的身体出了问题。起先他并未在意,一心扑在工作上,又强撑了半年,身体状况更差了。他常常剧烈咳嗽、咯血,肺部出现了空洞,甚至高烧不退,脸越发惨白无光,人也消瘦下来。他只能暂停工作,住进了医院。虽然经过两年的治疗,但还是对身体造成了不可挽救的伤害。几年后,他带着遗憾,带着对军装的眷恋,对军营的怀念,对战友的不舍光荣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平静安宁,他仍旧那样热爱学习,常常挥毫泼墨,举杆击球,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教育子女,发挥余热。他时常教育我要热爱祖国,学习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诚实守信的人。尽管已经离开了部队,他仍心系国家,每每听到有关国家和军队大事的新闻,他总是竖起耳朵,全力捕捉每一个字。“为人民服务”,这句毛主席的名言不仅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秉持一生的信条。如今,他已年过古稀,儿孙满堂,与老伴尽享天伦之乐。只是,他将曾经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收获的荣誉,用过的物件都小心地保存下来,藏在一个盒子里,锁在柜子最隐秘处,也珍藏在了他的心底。每当怀念,他便会小心地捧出盒子,打开记忆的匣子,用那双曾经百发百中而如今苍老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一看就忘了时间......“零零零......”电话响了,他小心放下心头的珍藏,起身去接。“爸,您身体好吗?”电话那头传来小女儿关怀的声音,“孩子这周要为家人立小传,您周末让她去认识下年轻时候的您吧!”“为我立小传?好......好......”他站起来,若有所思,又拿起那盒宝贝,从最底层取出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外公站在营地前的空地上,身穿绿色的军装,戴着嵌着红五星的军帽,腰杆笔直,笑容灿烂,阳光自信,腰间别着的是他最心爱的那把54式手枪。他英姿飒爽,玉树临风!他看了看照片上略显青涩的自己,闭上眼,笑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一次浮现在他的眼前......
本文标题:一个军人的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2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