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五章中等职业学校运营模式的改革策略
现代中职学校教育体系改革及运营模式研究[摘要]:2000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突出表现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机制支撑,决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机制相对欠缺。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硬件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相关要求;师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实操技能亟待提升;教育行业与产业相对独立,职业学校与生产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专业教学不能满足岗位的技能要求,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服务水平,就必须从学校教育体系和运营模式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整体规划,不断推进推进事业发展,挺高社会效益。本文将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在现行体制下的运行模式入手,从微观的角度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和运营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运营模式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沿袭苏联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世纪末,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不论在生源质量、在校生规模以及毕业生就业率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跌入低谷,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不断崛起、服务业快速发展,企业对基层高素质员工需求的陡然上升。于是在2000年以后,国家不断的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就业质量和教学质量也不断下降。扩大招生规模成为各个教育职能部门和职业学校的首要目标,甚至出现了在只有教职员工一两百,在校学生一两万的万人学校。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始重视教育质量,控制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和提高教育水准,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已经是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以改变学校的硬件设备,扩大实习实训场所,如何不断对教育体系和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使中等职业学校能够确实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加快事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和教育公平发展的需要成为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展开研究的。二、研究意义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研究多着重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体系研究取得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职业教育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的较少,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但总的来说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依然留有较深的印记。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和支持的力度。并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的新要求,这就要求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管理上,从教学上,从服务上全方位的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仅仅从教育教学的方式上进行研究和实践不足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资金上、师资上以及管理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就个别案例深入分析阻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素,进行现代中职学校教育体系及运营模式改革的研究就有了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三、研究内容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既是市场经济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社会发展逐渐进步,教育领域逐步向国际化靠拢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国情的要求。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已近有了很大的成效。在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的情况下,中职教育的服务领域改革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肯定中职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无法满足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教学和实际的生产脱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不高,校企合作不能落到实处等诸多问题上。本文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为实例,通过对学校现行体制下的环境分析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学校品牌建设以及学校信息话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及运营模式改革的思路。四、基本结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及运营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构建实时有效的信息链、完善便捷的服务链,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高效动态的人才供应链,这就要求我们要实时的修订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素养的教育,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体系。现阶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的职业教育活动和人市场需求及企业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情况,如果没有充分准确的市场信息,一切的职业教育改革活动都是空谈,招生就业工作也无法有效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模式,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信息能够有效地到达学校教学部门,指导各专业实时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形成实时有效的信息链。其次,要加强服务意识,构建学校行管后勤部门服务学校一线部门,学校一线部门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企业的完善便捷的服务链,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优质人才储备和输送服务,形成为从学生到学校再到企业的高效动态的人才供应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学校品牌建设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都应该以建设这一条高效人才供应链为核心。第二章中等职业学校运营模式现状分析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体现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职业教育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其中学历教育又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现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30余年来在不断变革中尽力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为完成经济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解决三农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培养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就目前而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主要可做如下归纳:(一)、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我国近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的不断健全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每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均亲自到会并做重要讲话,通过学习讲话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努力办好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重视教育公平,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都及其重视职业教育,在西欧,其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要远高于普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比如德国的普职比为29:71,奥地利的普职比例更达到了17:83。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也是高度重视。以云南省为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坚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加强对高中段教育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于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得职业学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断回升。在前几年“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冲击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曾经陷入低谷。学校出现招生困难、就业不景气、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的不断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渐渐来开序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普职比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规模达到1.45万所,在校学生规模1600万。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政府重点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设了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每所学校中央财政给予了2000万的中央财政支持。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较快较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中等职业学校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其价值逐渐体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一线生产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是:服务生产一线,强调实作技能。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能够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有敏锐的触角,和企业有密切的接触,使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的到企业的欢迎。学生较高的就业质量和较高的就业率必然推动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现在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带来的效果已经逐步开始展现出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为企业提供恰当的劳动力资源。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在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在生产一线具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为了向企业提供高校所不能提供的,服务生产一线的、具备熟练技能的技术人才。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来取得较快较好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广阔的。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这足多问题影响着学校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诸多制约。(一)、社会普遍认知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因为长期以来社会上都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观念,往往把职业教育认为是不入流的教育。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岗位差,收入低,只有学习成绩差的、中考失败的学生才会进入到职业学校就读。以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低,收入较差,无法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学校的发展就会逐渐不如恶性循环。(二)、政府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但教育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职业教育是需要较高投入的,它所需的资金量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其中专业设施、实训设备以及实习实训的场所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同时,由于职业类学校的师资培训更强调技能性和实操性,因此专业师资培训的费用投入也非常高。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虽然国家在最近几年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相对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依然远远不足。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对实习实训设备购置乏力,很多职业学校的实践性课程只能依靠简易的设备,甚至在黑板上讲实践,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有效的提升实践技能,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不能体现。(三)、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教育资源浪费突出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运营过程中一般都不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只是年底粗略的进行第二年度的预算并上报,导致学校在资金使用上都是考虑有多少可用,而不是考虑应该用多少。学校管理者大多缺乏资金的运作理念,最终结果就导致学校一面资金匮乏、一面资源被大量浪费或者闲置。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致使办学成本不断升高。(四)、教育教学水平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活动和人市场需求及企业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情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校不能及时的从企业获取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在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以后学校也不能及时的从企业的到信息反馈。这就导致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切实的以市场为导向,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技能。同时,由于现阶段专业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相当的不足,即使能够从企业获得充足的信
本文标题:第五章中等职业学校运营模式的改革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1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