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备览高考散文阅读应考导航散文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考查文体,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等都是考查的范围。综合前面五个课案对考点的梳理,结合浙江省《考试说明》对文学类作品阅读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考点集中在分析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意、表现手法、形象,深层意蕴探究这几个点上。下面以散文《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之相关阅读题的解答为例,指出散文阅读解答的几个重要方向。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那小树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贴着一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你站一下。”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光景的老人。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过多年的队长,当车把势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一村子人吃的盐都是他拉回来的。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也坐下。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是拴在一起的。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运动员,在烟袋杆子上跳荡。一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是诺贝尔奖。”“那人是山东的?”“对,是山东高密的。”“是咱老家那儿的。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候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那人,你熟不?”“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顿了一会,他又说道:“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我有些吃惊:“这你也知道?”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从电视上看的。”他说。“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不是故事,那是小说。”我告诉他。“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对,写小说。有时候也写别的。”“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那比高粱还有气势!”“你知道不,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后来树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那也有好景致,你知道吗,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埋了就带进土里了。等知道他们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不,他在北京。”“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我看你回来,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住,比在城里强。”“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我给你说说,多了去了!晚上,到你家去吧。”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地了。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而在今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外,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多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对从事这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对文学的意义吧。这个秋日,在天高云淡中,观如画的山景,闻鸟鸣幽谷,听溪水潺潺,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的欢畅,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山涧溪水的歌吟是这样的清脆悦耳……【题组一】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品通过“我”回家与村中的二爷关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对话,展示了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达了对“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的文化传承的热切期望。2.赏析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①视听并用,描绘深山秋景的秀丽,表达物我交融的情致;②连用两个否定句式,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获得文学新感悟后的欢快之情;③采用整散结合句式,表达形式错落有致,音韵和谐;④点明文题,照应文首,使文章各部分形成有机整体;⑤文末省略号的使用,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导航一】无论阅读哪类散文,解答哪类题目,都需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从整体上把握散文就要抓住散文的线索以及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必须树立把握散文情感或主旨的意识。即使没有直接出结构思路、情感、主旨类的题目,也要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情感和主旨,关键要抓住散文的题目和开头结尾的关键语句。【题组二】1.“我”为什么每年都在这个时候回故乡?参考答案:深秋时节,这里层林尽染,有唯美曼妙的壮美,令人向往流连,不仅吸引了中外的摄影者,也吸引了“我”。2.二爷为什么说“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你看过吗”这一系列语句?参考答案:①二爷对家乡土地、历史非常熟悉和怀恋;②二爷在家乡土地上生活、奋斗,有自豪感;③二爷想让“我”将家乡历史、故事通过文字传承下去。【导航二】无论从整体命题还是从局部命题,都要联系全文,根据上下文的相关信息作答。如上面第1题要联系上下句作答,而第2题则要联系全文所写的“文化”,否则就难以准确解答该题。【题组三】简要说明画波浪线文段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画波浪线的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展现秋日大山中的风景;②引导二爷这一人物出场;③照应倒数第三段,为揭示主题做铺垫。【导航三】无论题目出在散文的哪个点上,无论题干中有无“结合全文”,分析解答时都要有一种“全文意识”。文本是一个整体,命题者关注的似乎是一个考点,但某一考点的解答却要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作更全面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回答。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一段环境描写,从赏析句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出题,但是在回答该题时要从全文出发,分析时要关注其对人物、主题方面的作用。【题组四】1.概括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参考答案:①曾做过多种营生,勤劳朴实,阅历丰富;②热爱家乡,希望家乡的历史、故事得以传承;③能转变观念,关注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2.作品中叙述二爷这一人物有何作用?参考答案:①说明了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②深化了本文的主题。【导航四】不管问题如何问,都要注意分析题干中的要求,切不可答非所问。如上述两个题目,虽然都是关涉人物分析的问题,但是,各自有所侧重,第1题侧重于分析形象的特点,而第2题则侧重于分析人物的作用。【题组五】结合全文,说说二爷对“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参考答案:①一方土地要养育一方生灵,一方人;②一方生灵,一方人又改变着这一方土地;③一方土地、生灵、人,孕育着这一方的文化;④文字应该记录一方的土地、生灵,传承一方的历史、文化。【导航五】无论哪种类型的探究题,都要结合文本,不可脱离文本材料,要结合文本适当拓展挖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同时,要注意分条作答,注意多层次多角度作答。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散文体裁,无论命题者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从散文整体出发,抓住散文的主旨、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在作品中寻找恰当的信息区间进行解答。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 知识备览 高考散文阅读应考导航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