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分方案4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步步为赢知识先导在散文阅读中,针对某一方面、某一点或某内容、情感等特定的手法,分析其用意、作用或效果,往往是重要的命题点。试卷真题举隅2017全国Ⅱ卷《窗子以外》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7天津卷《挺拔之姿》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2017北京卷《根河之恋》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2016浙江卷《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016上海卷《湖殇》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2016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2015上海卷《雪天》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2015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2015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013浙江卷《牛铃叮当》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2013浙江卷《牛铃叮当》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2012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2012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2012上海卷《我的邻居吴冠中》文章写的是吴冠中,为什么在第③④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到了理发店老板娘和卖煎饼的妇女?2012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2011上海卷《又见鹭鸶》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经典题型精准剖析典题一对散文选材、用材等方面特点的分析例(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文,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依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本文有删改)1.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精准剖析】参考答案高分方案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丰富文章的内容。一、明晰答题方向:“联想”的用意,要从“联想”的内容和为什么“联想”两个角度思考。二、细察“联想”之由与“联想”之实:联想是因为曼妙的药名让“我”兴奋不已;联想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绘画与民间故事。答案可以据此拟定。三、可作的补充:①体现了中药的特别与丰富,增强散文的趣味;②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精准剖析】参考答案高分方案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明晰答题侧重点:简析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甘草”而非为什么要写到“甘草”,即作者更为偏爱“甘草”的原因。二、分点分角度简析:抓住文中的“首先”“再加上”“最早”“就这样”等词语,从甘草与姓氏、甘草与“我”的关系、甘草本身特点、我的感悟等方面分析,较详细地写出理由。三、可以补充的思考:为表现“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等做较具体的铺垫。分分必争取之有道散文的选材、用材涉及散文的构思、布局和立意诸多方面,涉及的考题往往因文设题,似乎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从往年相关真题及其答案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答题策略:1.对为什么安排“某一内容”的用意解读散文的材料一般看似“松散”,但某一内容的安排一定有整体的考虑。一般把某一内容与形象、情感和主旨相联系,另一方面从写法和效果方面考虑。如2012上海卷《我的邻居吴冠中》测试题有问:“文章写的是吴冠中,为什么在第③④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到了理发店老板娘和卖煎饼的妇女?”解答时,可以从丰富文章内容和侧面烘托两个方面考虑。写到理发店老板娘和卖煎饼的妇女补充了吴冠中理发、饮食以及他与普通老百姓的交往细节,使吴老的形象更丰满;同时通过她们的评价侧面印证吴冠中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有人情味的品质,增加文章的感染力。2.对“反复”“着意”“较多笔墨”等用意的分析一般来说,这些写法往往在形象、情感与感染力等方面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同时常常兼有线索、结构、详略等方面的效果。如2016浙江卷《母亲》中有“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这么一题。解答时可以从形象表现角度考虑,是反复突出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从结构安排角度考虑,是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从对话语境中看,反复对比中突出了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成对照;从感染力的角度看,反复出现的对话描写,增强了一种现场感,人物的音容笑貌宛在,使读者感觉真切。3.对联想、插入、引用等用意或效果的分析虚实结合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具体体现在多用联想、引用、穿插、造境等方面。解答此类题应从具体材料出发,通过虚实分析、删留比较、内涵探究等分析。如2016上海卷《湖殇》测试题有问“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解答时,可以从正面考虑用这些“数据和年份”的好处,也可以尝试删掉这些内容,比较思考效果有什么不同:删除以后,不能具体确切地表现出湖泊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地域之集中,自然也就不能更好地抒发作者痛苦无奈的情感,不能给读者触目惊心的感觉。至于如2011上海卷《又见鹭鸶》中的“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之类的题目,可以联系学过的《江南的冬景》等散文,其引用古诗来写江南雪景,在虚写中突出了江南冬景之美,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天地。即学即用牛刀小试(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甘森的西红柿甘建华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910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 高分方案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