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科指导课前自学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说明“法令出一”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通史坐标一、君权和相权1.背景:“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王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2.历程:(1)汉代:“中朝”的形成。①时期:汉武帝时期。②概念: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具有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的权力。知识梳理(2)唐代:三省六部制。①概况:三省指在中央设置、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门下省设,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②影响: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三省互相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中书省宰相政事堂(3)宋代:分割相权。参知政事财政权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长官同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行政权军事权.3.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思维提升]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进的过程中,长期伴随着两对矛盾。一对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一对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变化,左右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方向。二、中央和地方1.历程:(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①时间:汉武帝时期。②设置: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③职责:刺史主要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刺史史料说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思考:该官员是什么职位?.州(2)郡县制的演进①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②唐代分为道、州、县三级。③宋代分为路、州、县。(3)行省的设置①创立:元代确定了以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行省以下分为路、府、州、县。②权力受中央的节制:重大事务须上报,民政事务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等形式加以控制。③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集权行中书省枢密院省官互迁看图写出下列地区设置的机构:①;②;③;④。元朝疆域图云南行省辽阳行省江浙行省宣政院辖地2.演变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压制。[规律总结]行省制度实际上是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地方实行管辖,且不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我们现在的省制就是由元朝的行省制度演化而来的。课堂小结名师点拨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管理制度史实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两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唐朝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宋朝二府三司制路州县元朝一省二院制省路府州县结论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压制[例题]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下列与“地方政治受压抑”相关联的是()A.汉铁业官营制B.唐三省六部制C.元代省官互迁D.清设立军机处[解题指导]A项是手工业方面的制度,B、D两项是中央官制,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元代省官互迁是为了防止行省官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与题意相符。答案为C。随堂训练一、选择题1.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A.监察权B.行政权C.军事权D.经济权解析:A汉代刺史是中央派出的对地方官进行监督的官员,因此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监察权。故答案为A。2.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C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故A项错误;三省之间体现工作流程的分工,并不是分权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三省长官均是丞相,尤其是门下省有审议政令、封驳政令的权力,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主要是强化君权,而不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3.(2019·浙江4月学考)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体现的是对丞相行政权的分割,B项符合题意。世官制属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项排除。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行机构,强化外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朝的选官制度,D项排除。4.(2018·浙江4月学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B元朝统一后,疆域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设立了行省制度。行省制的设立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5.(2019·浙江绍兴期末)下列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表”,其反映了()朝代地方行政体制朝代地方行政体制秦汉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宋朝路、州、县三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元朝省、路、府、州、县五级制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君权与相权关系的紧张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D.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解析:C表格的名称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表”,故首先排除A、B。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呈现的是中央权力的上升,地方权力的下降,故选择C。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负责审查“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等官员的不法行为。——据《汉书》整理材料二行省是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在世祖前期和中期,多数行省是以中书省宰执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陡然减少,而半固定化的行省不断扩充和发展,并且在世祖末成宗初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据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整理(1)材料一中“□□”处应填的官职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官职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该官职的职能在东汉末年所发生的变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武帝”“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可知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第二小问,根据“掌奉诏条察州”和“六百石”负责审查“二千石”的信息,可以归纳出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位卑权重。第三小问,据所学可知刺史到东汉末年成为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答案:(1)官职名称:刺史;特点:代表中央(或皇帝)行使权力,位卑权重(或权限较大);变化:由监察转变为地方行政管理。(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在元代的双重属性。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现实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作答。答案:(2)双重属性:中央派出机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3点即可)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