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理第9讲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01夯基固本考点突破02模拟精选演练提升03课后达标检测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a(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c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大气上冷下热,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_____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因有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升温。大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好,有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存在,有利于人类进行无线电短波通信递减递增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吸收作用____选择性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线、红外线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吸收________)反射作用______选择性云层、粗大的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有紫外线无削弱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散射作用______选择性云滴、粗大的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阴天灰白色的天空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尘波长较______的青蓝紫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无短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通过大气____________实现。逆辐射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通过影响____________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2)_____状况: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3)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不同。太阳高度天气反射率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图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及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如下:(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下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大气热力作用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散射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反射作用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保温作用强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散射作用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2020·宁波测试)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A.①B.②C.③D.④2.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示意图可以直接看出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第2题,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效果。答案:1.C2.B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对流层热量的直接来源及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对流层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也就是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其近地面上空的大气温度,逆温现象的日变化体现地面温度的日变化。地面温度变化越剧烈,逆温强度越大(垂直递增越快);地面温度越低,逆温层越厚。据图可知,强逆温层上界低于逆温层上界,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第4题,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答案:3.A4.C(2020·杭州检测)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光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机飞行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一半。第2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光;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答案:1.D2.C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图中()A.b增强B.d增强C.e增强D.c增强4.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A.赤道地区的阴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B.赤道上b经过的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解析:第3题,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图中各字母的含义:a表示大气逆辐射,b表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c表示未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e表示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f表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而烟尘能够强烈地反射太阳辐射,即导致图中的e增强。第4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b表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它的强弱不仅与纬度有关,也与大气状况有关。在赤道地区尽管一年中的平均太阳高度大,但由于阴雨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而在北回归线附近,平均太阳高度尽管比赤道小,但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故太阳实际辐射量比赤道还多。答案:3.C4.A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为100m2,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m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5~6题。5.“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A.利用海水淡化水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直接利用海水6.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①海上风浪小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陆地水资源短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5题,因为塑料球的保温作用,所以“生物圈”内温度要比海水的温度高,蒸发出来的水分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为水滴,从而提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生物圈”外壁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并非利用海水,故A、D错误;植物通过根茎输送水分,叶片不会吸收水分,故C错误。选B。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尼莫花园位于地中海海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5-9月海上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降水少,光照强,故①③正确。该“生物圈”内昼夜温差较小,②错误;该项目需要的淡水由外界带入,所以陆地淡水短缺,不利于该项目的实施,④错误。选C。答案:5.B6.C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9讲 大气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3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