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两极世界的形成01自学——必备知识02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追踪——命题动向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线索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线索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线索三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知识点一美苏“冷战”1.背景(1)__________________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_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②______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雅尔塔体系美国苏联国家利益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4.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____________,扶植、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______”,对抗“北约”马歇尔计划华约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______”和局部“热战”交替。(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核心论点: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变为冷战对抗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知识点二“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__________________。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1)背景: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概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联合国军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19624.古巴导弹危机:______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冷战”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冷战”局势的体现。【漫画说史】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信息提取: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美国表面上是要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西欧的目的。【构图解史】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以“热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名师指津】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构图解史】“冷战”的影响信息提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充满了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但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重点一美苏“冷战”的起源及表现“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对点训练]1.(2020·山东青岛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A.“冷战”中伴有“热战”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可见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故选D项。冷战中伴有热战并非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阵营的“明显”优势,B项错误;朝鲜战争不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C项错误。2.“冷战”“冷战”是指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美苏“冷战”表现为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军备竞赛、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等。“冷战”的重点是争夺对欧洲的控制权;此外,美苏还在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争夺,通过扶植代理人展开“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点训练]2.右侧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解析:选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冷战”的起源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摘编自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思考】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美国与冷战爆发的关系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角度2苏联与冷战爆发的关系试答:角度3全面认识冷战的爆发试答:【提示】角度2:苏联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角度3:冷战的爆发有历史必然性,美苏都有责任。实证2“冷战”的特点及后果史料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英)约翰·W.梅森《冷战》【解读】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其表述侧重于冷战的积极作用。【思考】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出发点是什么?试答:【提示】冷战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客观辩证地看待促使“冷战”出现的因素(1)“冷战”的基本原因是美国的全球扩张主义;反苏的意识形态使其把苏联的对外政策看成是谋求扩张;美国实力的膨胀刺激了它的扩张欲望和抑制苏联的自信;苏联对西方的不信任和战时的矛盾妨碍了苏联争取和平共处的努力;苏联在波兰问题上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刺激美国政府的反苏情绪;苏联在黑海海峡上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做法成为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的诱因。(2)“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与美国全球战略的碰撞,原子武器的出现增强了美国的实力,加速了“冷战”的爆发,而英国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差异形成战略对峙;美苏在意识形态信仰上的对立和国家利益上的相悖,使得两国在上述国际环境中迎头相撞,冲突不可避免;两国领导人或者决策者对对方的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加速了“冷战”的爆发。(4)“冷战”的产生并不是某个人的作用或过错,而是诸多因素和条件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国家利益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关系态势起着根本作用。在东西方的对峙中,意识形态和核武器的威慑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背景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2.从美苏两极格局背景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美国与西欧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冷战”与珍惜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1)美苏冷战对峙,威胁着人类和平。美苏争霸,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它们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相关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控制和思想文化渗透。(2)我们强烈呼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重点二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美苏争霸的特征史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美苏争霸的过程及特点。【思考】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争霸的特征及制约因素。试答:【提示】特征:美苏争霸具有阶段性,缓和与紧张并存。原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及新兴力量的发展,制约了世界战争的爆发。实证2美苏“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特点史料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影响。【思考】分析史料,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试答:【提示】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