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01自学——必备知识02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追踪——命题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线索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线索二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线索三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线索四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2)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____________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经济建设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__。(2)内容:优先发展___________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__________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国重工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年底)(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政策。(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赎买公有制经济体系知识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__。(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国2.探索失误(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多快好省客观规律3.政策调整(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1971年,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调整周恩来全面整顿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评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核心论点:人民公社体制具有“政社合一”的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构图解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信息提取:“过渡时期”,指的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心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漫画解史】“一五”计划的迫切性信息提取:漫画形象地揭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落后,新中国急需进行工业化建设。【漫画解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后患。【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信息提取: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核心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重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举措及特点“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新民主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经济(1)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2)新民主主义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对点训练]1.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我们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是消灭”“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有功劳的,是进步的”“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刘少奇的“天津讲话”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正确规划,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天津讲话”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正确探索,排除A项;“天津讲话”有利于推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设,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天津讲话”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2.国家资本主义与“赎买”政策(1)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2)“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对点训练]2.(2020·广东惠州调研)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1953年毛泽东强调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此言论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3.“统购统销”政策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用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对点训练]3.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解析:选B。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集余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国民经济恢复已于1952年完成,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1953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排除D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史料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摘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解读】本段史料阐述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作用。【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试答:【提示】借鉴苏联模式并得到苏联资金、技术援助;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实证2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史料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解读】本段史料阐述了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思考】据史料分析指出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因素。试答:【提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朝鲜战争的影响、巩固政权与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新中国初期“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客观认识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②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③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④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2)作用①有助于在短期内改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5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