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突破十一漫画作文之把握寓意,联想发挥(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导析】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右上方是图,图中有两名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以及一位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老师。左下方配有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幅漫画表现了临近毕业时老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不舍。写作时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围绕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谈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作文立意:立意时可以从老师、学生、社会三个角度切入。若从老师的角度,可立意为:弘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园丁精神等。若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师恩难忘,情谊绵长等。若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尊师重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例文]这次壮个胆,高考作文写“老班”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我笑了,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写写与我朝夕相处的“老班(班主任)”了。这里是考场,是战场,却又是我们的主场。此时此刻,在考卷上,我们不用胸怀天下,不用忧国忧民,不用关心粮食和蔬菜,也不用重拾历史,眺望未来。我们只需谈谈自己,谈谈昨天的画面:“老班”站在讲台上,像一个失恋的老男孩,又像一个嫁女儿的老父亲。他的眼中满是祝福,但心中一定带泪。高考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成长,一次告别煎熬和重压的青春飞扬;但是于那个人,每一次高考,都意味着老去一岁,意味着匆匆失去。多年以前,我无意间发现,原来“毕业”二字连起来念,是“别”。没有什么一别两宽,踏入社会后你会发现,教室永远比办公室更宽,“老班”比老板更暖,再美的风景可能都不如曾经校园的一角。三年了,无数个场景烙印在心中。他曾经悄无声息地立在窗边,目光如炬,盯着戴着耳机偷偷听歌的你;他曾经皱着眉头大手一挥: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他曾经在写了满满两黑板习题后,打了一个喷嚏,然后使劲清了一下鼻涕。那时你可能觉得有点恶心,但不知道为什么,多年过去后,这些场景却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没有统计过,但是我敢肯定,高考于我,是这些年来入梦最多的事情了。它或以紧张的考场出现,或以一道怎么也解不出的数学题出现,或以前排一位剪着短发的女同学的背影出现。它有时面目狰狞,有时温婉多情,有时是不可言说的“小确幸”,有时是压抑到窒息的一盆冰。它是这么纷繁复杂,饱含酸甜苦辣,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那时年月,眼泪总会轻易地淌下来。如果生活有密度的话,时至今日,我觉得高中三年可能是这辈子密度最高的三年。这三年里我们都在为同一件事做准备,这三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事,它们占据着绝大部分的青春记忆。虽然日复一日,每一天都很像,但每个细节似乎都很清晰,难以抹去。昨天是很多人的最后一天,明天过后,又是很多人新的一天。那个熟悉的身影将成为记忆,千言万语倒仅仅汇成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我坐在考场考试,他在考场外面等着我。我填满了青春的答案,而他的答案就是我。[点评]这篇作文写得动人心弦。作者在开头部分选取“老班”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这一细节,并进行加工,进而巧妙抒情,将考生上考场前一天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出来,表现出“老班”的不舍、期许和祝福。结尾部分,作者照应开头,将视角在“我”“老班”之间来回转换,表达了考生对“老班”的理解与感恩。作文写得动人又真实,让人鼻子为之一酸,心灵为之一振。一、解读漫画,把握寓意漫画作文是以漫画素材为命题材料的作文形式,是一种特定的集赏画、想象、写作于一体的创作活动。漫画材料在考生的心理上同样产生“耳目一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鲜感和可接受性,产生趣味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它拥有文字材料命题形式的优点,又加强了各项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对命题者来说,又同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灵活度,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融合。漫画材料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一方面比文字材料更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则由于夸张而使讽刺的含义更复杂,增加了“读图”的难度,更不容易把握。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的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1.看标题标题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眼睛”,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所以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2.审画面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3.读注释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漫画的注释是弄清漫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画中的注释文字,思考注释文字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4.析夸张漫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引起观者共鸣,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视漫画题时必须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5.联现实漫画常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漫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面的画外之意、弦外之音。考生应该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二、结合实际,联想发挥1.联想引申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确认漫画的主题思想,就是由此及彼地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生活中另一层新的内容。这里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结合画旨和作者的用意,确立文章的观点或主题。2.定点明旨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以漫画为话题的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但由于自由度扩大了,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毛病,所以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做到内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3.进行发散思维图文类话题作文的发散源在图画中,所以仔细看清漫画内容,看懂漫画意义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该类作文在写作时一般不需把重点放在静止的画面描述上,而应抓住画旨,联系生活实际,做合理的生发,由此及彼,由小及大,由现象及本质,或议论,或叙事,只要中心和画旨一致、题材和画面相关即可,内容要尽量充实深刻。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导析】漫画中两位家长牵着自家的孩子,正在教育孩子,而图中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显然是两位家长教育孩子的素材。图1中右边的家长指着环卫工人一脸严肃地告诫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从家长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她是把环卫工人当成社会底层的代表,让孩子引以为戒,她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脱离社会底层,出人头地。而图2中左边的家长则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同样是把环卫工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同样是渴望孩子变得更好,但这位家长的教育目的却是希望孩子能给他人创造美好,引导孩子造福社会,改变世界。立意时,我们需要从两幅图中找到共性,即两位家长都在教育孩子,都期盼孩子变得更好,所以作文要围绕教育的话题展开;而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家长的教育目的不同,故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指出家长的格局影响孩子的高度,也可以探讨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不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还要让别人、让社会因我而变得更美好。注意在行文时最好不要泛泛地谈学习的意义。正确立意:莫让孩子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学习,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教育不应太过功利;等等。偏题立意:职业无高低贵贱(偏离材料寓意);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缺少全局观,没有抓住材料中心思想)。[例文]从利己到利人好好学习的意义何在?图1中家长告诉孩子,好好学习能够摆脱社会底层的繁重劳动,让自己过得更好;而图2中家长则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为了让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过得更好。一曰利己,一曰利人。现实中,我们不排斥前者,但又不能止步于前者。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从收获走向奉献。我们通常认为利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实际上,人类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是利己思想在推动。我们看到别人的生活充满艰辛,自然会心有感触,也会更加警醒,努力提升自我。古代儒家对读书人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引导,其中放在首位的“修身”,就是在教导学生要涵养自己的能力和德行,而修身于己身有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味地追求利己,又会限制人们的视野,且显得过于功利。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当一个人的眼里、心底都只有自己时,他就再也“看不到”他人了。正如图1中那位开口讲话的家长,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只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至于环卫工人的处境如何糟糕,又与其何干呢?——假如教育皆如此,未免过于冷漠。那么应当如何教育才更好呢?即在利己的基础上,追求利人。古时学子往往“学而优则仕”,即在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的话就去做官。他们做官纯粹是为了自己吗?杜甫做官,是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国家昌明、百姓富足才是他的理想;辛弃疾做官,固然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利己之私心,但更多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爱国情怀。有利己之心,亦有利人之志,如此成就了他们的千古名声。古人既如此,今人何以堪?从个体出人头地到为社会牺牲奉献,这才应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利己可以是起因,但利人应该是结果。利己,最终不能沦为自私,而应该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他人与社会。遥想当年,有青葱少年在学校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物候学的奠基者指出“诸位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他们才应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好好学习,始于利己,终于利人。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才是家长对孩子应有的期待![点评]本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开篇借漫画内容点出主题;主体部分从利己式教育具有的意义谈到其存在的不足,进而过渡到利人式教育;结尾再次点题,指出教育的目的应是在利己的基础上利人。论证手法上,文中借古时杜甫、辛弃疾和现代周恩来、竺可桢的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写作 第二节 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大突破 突破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