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1’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地理(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通常侵蚀基准面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会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读图完成1~2题。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解析]依据图示信息,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的高差增大,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A、B错;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对;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和侧蚀都在进行,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错。C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A.地壳长期稳定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解析]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对;地壳长期稳定,地表会形成近似平坦的地面,而不是多级古夷平面,A错;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古夷平面,B、D错。C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A.1日B.3日C.5日D.7日[解析]气温日较差就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据图可知,3日的气温日较差约6℃,是一周内最小的一天。B4.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解析]由图可知,一周内出现了明显降温现象,应是受冷锋影响。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而冷气团是由高纬向低纬移动。A5.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冷空气影响小,A错误。华北地区3月份气温回升,但还会受冷气团影响,气温最有可能在0℃附近徘徊,B正确。东北地区6月受太阳直射点北移影响,光照时间长,气温高,C错误。华南地区纬度低,不会出现0℃以下的气温,D错误。B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几个冰间湖。图1示意楚科奇海等深线及地理位置,图2示意多个冰间湖附近风向统计图。读图完成6~8题。6.楚科奇海冰间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北风吹散薄冰B.太阳辐射强烈增温C.楚科奇海夏季高温D.白令海峡暖流增温[解析]据材料可知,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地区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楚科奇海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夏季气温不高,B、C错误;盛行北风不能吹散薄冰,A错误;白令海峡暖流增温造成海冰融化,D正确。D7.盛行东北风作用下形成的冰间湖最可能位于()A.甲地沿岸B.乙地沿岸C.丙地沿岸D.丁地沿岸[解析]据图可知,丙地东北风为离岸风,风从陆地方向吹来,可以将薄冰吹走疏散,形成冰间湖。故选C。C8.冰间湖的形成()A.利于植物生长B.方便海鸟捕食C.升高海水盐度D.增大冬夏温差[解析]据材料可知,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地区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可以方便海鸟捕食,B正确;不利于植物生长,降低海水盐度,减弱冬夏温差,A、C、D错误。B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9~11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年变率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图示地区为北美,①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降水变率最大,D正确。D10.M地有北美洲西岸的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B.远离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C.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D.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解析]M地沿岸处在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C正确。C11.根据观察,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主要原因是()A.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C.海拔较高,气候寒冷D.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吹袭[解析]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与降水少、气候寒冷没有直接关系,A、C错误;夏季风影响小则不会发育不良或变形,B错误;由于中央大平原,阻挡少,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影响,导致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D正确。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色林错地处该流域地势最低点,湖水清澈,鱼类种类少,周边分布着广阔的沼泽和草原。近几十年来,湖面面积不断增大,成为该流域面积增长最快的湖泊。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1)分析色林错鱼类种类少的自然原因。(10分)(2)研究表明,近年来色林错流域降水量有所增加,试分析原因。(4分)水温低(或低温期长);湖水中营养盐(或有机质)少;浮游生物少(或饵料少);湖水中溶解氧少;环境闭塞。(10分)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对流加强,冰雪(或冻土)融水产生的水汽增多。(4分)(3)分析色林错成为该流域面积增长最快湖泊的原因。(6分)(4)指出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地势低,汇水面积最大;入湖河流多,导致全球变暖产生的冰川融水入湖量更多;地形平坦,湖面扩展速度快。(6分)淹没沼泽;淹没周边草原;生态系统失衡。(任答2点得4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101.8℃,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北半球的寒极就在这里。当地居民生活幸福,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这里有“三大怪”:屋子木桩上面盖(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水管不埋露在外;汽车启动直线开。(1)分析北半球的寒极在奥伊米亚康而非北极点的原因。(4分)(2)从地理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原因。(6分)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抬升并积聚,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北极点地处北冰洋,海冰覆盖,海冰(水)比热容大(并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4分)严寒能杀死细菌,空气洁净(无明显环境污染);当地存在富有营养而健康的饮食(以及纯净的水);保有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或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6分)(3)推测奥伊米亚康“三大怪”的成因。(12分)屋子木桩上面盖: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4分)水管不埋露在外: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水管沿线有加热设施以防冻);(4分)汽车启动直线开: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4分)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