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点一湿地的含义与功能1.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范围:包括沼泽、_______、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3.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高的________和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4.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滩涂陆地水体生产力生物多样性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价值表现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区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其中有许多珍稀物种,如中华鲟、白鲟等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季节,洞庭湖能够大量蓄洪,显著地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干旱季节,洞庭湖又把蓄纳的水还给长江,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确保长江的正常通航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等农副产品,丰富的芦苇、速生杨树等为湖区造纸业提供了大量原料航运南纳“四水”,北通长江,长期作为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旅游观光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例1(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D[解析]由材料“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例2(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流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2)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可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考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湿地资源现状:数量不断________、质量逐渐_______、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________。(2)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开垦土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等。减少下降降低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___________和区域的持续发展。(2)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__________,提供更好的__________。(3)保护措施:退田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____________等。生存环境综合效益生存环境野生动植物一、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生态影响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上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人为因素类型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生态影响(1)不利:自然:①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文:③土地沙化面积扩张,盐碱化加剧;④周围人畜饮水、工农业用水不足;⑤湖内水产养殖等产业减产。(2)有利:利于苔草等植被生长,为前来过冬的鸟类提供食物。3.图示洞庭湖的萎缩及影响4.我国湿地的现状及原因我国湿地现状类别主要表现湿地资源丰富,但正在大面积减少,遭受威胁的种类和程度增加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建设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二、湿地保护1.湿地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2.不同地区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区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地区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例题(2019·天津)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下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B(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A[解析](1)博物馆、公园、文化园、“渔家乐”码头都属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反映出当地着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的现象,故B项正确;这四处景观均为文化和旅游资源,而船舶制造和维修属于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属于农业,远洋货物运输属于交通运输业,均与这四处景观无关。故A项、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2)盐生植物和人工礁石分布在低潮线以上、高潮线以下,人工礁石能够有效减少潮汐对海岸的侵蚀,盐生植物能够吸附杂质,净化水质,故A项正确。盐生植物和人工礁石的设计主要是起保护作用,美化环境只是其附加作用,故B项错误。盐生植物和人工礁石对于增加湿地面积的作用不大,吸引鸟类也并非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盐生植物和人工礁石的设计主要是起保护作用,而不是开发利用,它以环境效益为主,而非经济效益,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1.沼泽的形成原因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例如:(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漫出河道。(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沼泽的开发利用3.沼泽的环境效益及负面影响考点集训(三十一)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达400多平方千米(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水库消落带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所导致B.流域内植物破坏导致C.气候变暖、库区蒸发加剧导致D.周边地区过度开垦,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解析]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水库蓄水、排水导致的水位涨落是形成消落带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A2.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夏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受洪灾威胁最严重。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故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B项正确。B剑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湖泊面积不断萎缩,“3S”技术已运用于湖泊面积变化的研究。下图为不同时期剑湖流域分布图,为获取大量湖滩耕地,1956年和1965年该地区对海尾河进行两次裁弯取直;1957年和1962年两次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1983年当地政府决定不再通过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据此完成3~4题。3.1983年以前,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是()A.大面积围湖造田B.疏浚出湖河道C.泥沙大量淤积D.地壳缓慢抬升[解析]读材料可知:“1956年和1965年该地区对海尾河进行两次裁弯取直;1957年和1962年两次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即通过疏浚出湖河道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选B。B4.推测永丰河、金龙河湖口三角洲增速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A.永丰河落差大、流速快B.金龙河流域植被茂密C.金龙河入湖口处地势较平坦D.永丰河河流含沙量大[解析]对比两图可知,永丰河湖口三角洲增速慢、金龙河湖口三角洲增速快。若永丰河落差大、流速快,则永丰河会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湖口三角洲增速快,A错。若金龙河流域植被茂密,则金龙河含沙量小,湖口三角洲增速慢,B错。若金龙河入湖口处地势较平坦,则更容易发生河流沉积作用,湖口三角洲增速快,C对。若永丰河河流含沙量大,则湖口三角洲增速快,D错。C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读若尔盖湿地示意图,回答5~6题。5.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①气候变化②人为改造③黄河凌汛④融雪减少A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