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及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及实施策略连云港市教研室周海青2007年8月16日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产生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创新意识不强。中国的教育和世界接轨。美国: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英国:设计学习法国:综合学习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台湾省:综合活动性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的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点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纬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纬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探究自然的能力•欣赏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探究生活,热爱生活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语文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除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3.班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平均每周为3课时。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应是弹性课时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指导教师1.教师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指导教师2.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指导教师3.教师的指导任务⑴活动准备的指导指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指导学生准备必要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任务⑵活动实施中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指导学生展开活动过程。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教师的指导任务⑶活动总结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学生安全保障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3.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从活动课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活动课(包括科技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1955年教育部曾要求在小学开展“课外活动”;1981年“课外活动”被列入周课时总量;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1994年,过去的“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被作为“活动类课程”;1996年1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并同时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从活动课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992年以来活动课程存在种种不足:——活动课程目标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活动课程领域单一,1992年来课程计划中六大类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外活动并无质的区别;——缺乏有效的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领导和教师对活动课程价值和观念认识存在着局限性;——学科化倾向严重,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教书本现象严重;——过分依赖课外活动。只是把原来课表上的“课外活动”改成“活动课”——目标不统一,异化为:学校办学特色捷径、素质教育替身。从活动课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的关系——继承——规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谁的专家或教师学生学习途径文本知识间接学习直接经验实践学习怎样组织分科综合怎样开展预设生成怎样学习基于个人的基于小组的学习时空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学习教材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资源教师角色“教”师“导”师关于综合的不同说法学科综合性学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课(艺术、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流程学校层面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层面的实施要求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实施主题活动中使用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流程(1)成立学校课程开设领导工作小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分析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需要、学生需求,充分挖掘所在地区的特色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实施目标及内容。(3)制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4)组织校本教研与培训,学习课程理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等。(5)指导年级负责人依据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划内容,撰写年级课程实施计划并送学校审查。(6)各年级教师依据年级课程实施计划,撰写班级主题活动方案并在年级组内研讨。(7)年级、班级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并做好学生活动成果的收集工作;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开展活动。(8)学校、年级、班级制定出各层面的评价方案或评价制度,并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9)学期结束后进行反思性总结,并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学校课程方案。学校层面课程实施工作1.调整机构设置,加强课程管理学校运行机制第一层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第二层次:教导处大队部教科室第三层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信息技术组图书馆常识组第四层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小课题指导教师2.制定全面实施方案依然按照“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的线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特色。3.全面培训师资,扎实开展校本培训4.制定课程管理制度、评价方案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可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师资配备制度》《项目责任书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奖励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5.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寻求校外人士的支持6.在每学期结束后,学校应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完善学校的方案。教师层面课程实施的要求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相关的课程知识。2.了解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3.了解年级的实施计划或方案。4.撰写班级的主题活动方案。5.按照方案实施主题活动。6.学期结束进行总结,可向学校的课程实施提出宝贵建议。撰写主题活动的案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活动主题(项目、课题)——活动目的(与主题相适应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具体内容)——活动准备(人力、物力)——活动过程(阶段、任务分配、步骤)——活动方式与方法——活动评价——活动成果形式还可包括活动意义分析、活动反思或设计意图等方面1.课题名称:五彩的母亲河2.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探究河道污染的直接原因,从而对我镇环保工作(水保护工作)进行初步评价。(2)通过实验研究,了解水污染的程度。(3)通过文献、上网搜集资料,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4)通过各项宣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3.课题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法(2)访问调查法(3)资料搜集法(4)实验研究法4.课题组成员分工:规划宣传组:主要负责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检查督促工作。实地调查组:对本镇河流水质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水污染现状、变化及原因等。资料收集组:通过上网、查阅报刊、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信息并整理信息资料,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方法。实验研究组:对本镇河水进行初步的水样分析,进一步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生长的影响。5.课题活动步骤:3月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4月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实验研究,了解华士镇水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等。5月对调查、实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完成课题研究报告。6月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举行“保护母亲河”的系列宣传活动。6.课题研究所需条件(1)资料:有关“水污染”的报刊、书籍、网站。(2)调查取材地:华塘河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及实施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