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情导航案例探究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018·海南卷,212016·全国Ⅱ卷,37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森林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原因、危害及措施。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018·全国Ⅰ卷,37(1)(2)(3)(4)2015·天津卷,8~92015·安徽卷,35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湿地的形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案例探究理清探究思路·形成思维链条了解分布及价值分布区域1.森林的分布3.森林的价值(1)森林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俄罗斯地中海沿岸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分布区域(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①“地球之肺”2.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部分林地已永久性地变为农田和牧场。森林的破坏导致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锐减。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②“绿色水库”③“基因宝库”脆弱性及开发现状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分析现状及影响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贫困发展需求农牧场商业采矿脆弱性及开发现状(2)开发计划及影响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思考】为什么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提示:①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②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植物体内亚马孙横贯公路两种前途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探究开发和保护保护自然保护区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典例剖析(2018·山东淄博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思路点拨: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特点)相结合即可。答案:(1)年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思路点拨: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答案:(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思路点拨: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答案:(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考点探究1.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地区生态功能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考点演练(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解析:(1)A(2)B第(1)题,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第(2)题,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解析:(3)A第(3)题,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2015·安徽卷,3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真题剖析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干流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作出描述。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思路点拨: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答案:(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思路点拨:第(3)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答案:(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考点探究1.湿地的主要功能功能美称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质,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物乐园2.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原因主要表现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减少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减少人为原因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过度利用水资源,泥沙淤积使湿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水利工程、填海造陆等建设大量占用湿地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旅游业的发展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5.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2018·湖北武昌调研)下图为长江中游湿地50年变迁图。据此回答下题:考点演练简要说明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解析:结合湿地主要功能:调蓄径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图示中长江中游湿地的面积缩小产生的影响。治理措施主要是停止围湖造田,开展退耕还湖,恢复湿地面积;在河流上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减少湖泊泥沙淤积;建立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湿地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开展保护湿地活动等。答案:影响:①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农业生态遭到破坏。②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加剧了污染。③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了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④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等。措施:①停止围湖造田,开展退耕还湖。②河流上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减少湖泊泥沙淤积。③建立法律法规进行湿地保护。④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保护湿地活动。素能专攻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我国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合建模问题代表地区成因具体措施水土流失黄土高原(1)自然原因:①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④沟谷纵横,地形坡度大。(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修路、开矿等;②植被破坏①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引水灌溉;②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③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东南丘陵(1)自然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②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2)人为原因:①陡坡开垦;②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能;③改坡为梯田;④植树造林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且风力强;②地表径流少,流水作用微弱;③植被稀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④土质疏松,沙质沉积物深厚。(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开垦;③过度放牧;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不合理的开矿、交通建设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良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如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石漠化云贵高原(1)自然原因:①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②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放牧①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②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土壤次生盐渍化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①地势低洼;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③土壤呈碱性。(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有灌有排;④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⑤生物措施湿地萎缩洞庭湖、三江平原(1)自然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全球变暖。(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①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②中游退耕还湖;③防治水污染;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①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