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1课件
第1页选择题标准练(一)第2页满分44分,实战模拟,20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2019·山东省潍坊市三模)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1~2题。第3页1.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A.夏季海洋B.夏季沙漠C.夏季柏油路面D.冬季暖流海面A第4页解析: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项正确;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B、C、D项错误。第5页2.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B第6页解析: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项错误;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项错误;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项错误。第7页(2019·湖南省株洲市二模)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上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3~5题。第8页第9页3.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C第10页解析:据材料该地先修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说明寺的修建与古栈道有关,①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建在峭壁中部利于防洪,②正确;该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建在峭壁中部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照和气温条件,③④错误;该处岩石为薄层灰岩夹页岩,下层为厚层灰岩,岩性下硬上软,利于建设和长久保存,⑤正确,故C项正确。第11页4.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D第12页解析:若峡谷两侧山地下沉或峡谷底部地壳抬升,则可能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变近,但材料和图中缺乏相关信息,无法判断,A、B项错误;河流侵蚀下切,会使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增大,C项错误;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再加上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河流含沙量大,谷地泥沙沉积不断堆高,使谷底与悬空寺距离变近,D项正确。第13页5.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A.9点B.11点C.13点D.15点B第14页解析:悬空寺位于峡谷岩壁上,岩壁垂直分布,太阳高度角越大则岩壁越有可能接受到太阳辐射,因而岩壁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应在当地正午前后。悬空寺位于岩壁的西岸,要照射到悬空寺则太阳的方位应在东边,其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可以推测时间在当地10~12之间;恒山经度与120°E相差较小(30分左右),故B项正确。第15页(2019·陕西省三联)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种,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种,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6~8题。第16页6.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D解析: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土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D项正确。第17页7.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A.东南丘陵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D.东西伯利亚山地A解析: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A项正确;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雪山连绵;撒哈拉地区是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土流失都不严重,B、C项错误;东西伯利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D项错误。第18页8.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C第19页解析: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项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A项错误,C项正确。第20页(2019·河北省保定市二模)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9~11题。第21页9.图示三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B.产品出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C.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D.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产品出口阶段A第22页解析:生产集聚阶段原油生产能力和原油加工能力都聚集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是石化产业兴起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原油生产能力集中在外围经济体内,原油加工能力集中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三阶段;产品出口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二阶段。第23页10.产品出口阶段,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的()A.劳动力B.市场C.科技D.资源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出口阶段,外围经济体原油生产能力增强,即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的主要是原油生产厂,其目的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第24页11.在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核心经济体内()A.石化产业衰落B.原油加工能力较弱C.石化产业市场远小于外围经济体D.石化产业原料多来自进口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石化产业并未衰落,核心经济体内的原油加工能力依然很强,石化产业市场仍大于外围经济体,故A、B、C项错误。第25页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1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