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强化提能作业5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第1页强化提能作业5地壳的运动规律第2页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重庆市重庆二诊)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第3页第4页1.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D解析:乙地为涑水河和汾河的分水岭,地势高。结合教材知识“汾河谷地为地堑”,可以判断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地垒,D项正确。第5页2.导致汾河改道的原因最可能是()A.M河段的溯源侵蚀作用B.地壳运动改变地势起伏C.汾河洪水破坏河流堤坝D.修建铁路导致河流改道B解析:根据材料“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可以判断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甲地质构造下降,乙地质构造上升,改变了地势,使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而原河道废弃,B项正确。第6页(2019·北京四中高三期中)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图甲是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乙为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3~5题。第7页3.据图推断,甲图中的热点位置与乙图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A.①—阶段ⅠB.②—阶段ⅡC.③—阶段ⅢD.④—阶段ⅠD解析:甲图中①距今时间最长对应阶段Ⅲ;④距今时间最新对应阶段Ⅰ;可推断出②对应阶段Ⅲ;③对应阶段Ⅱ,D项正确。第8页4.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A.距今100~120百万年B.距今120~140百万年C.距今140~160百万年D.距今160~180百万年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距今100~120百万年间距最短,说明其单位时间内移动的速度最慢,A项正确。第9页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B解析:由图示距今年限走向图可以判断岛链南北方向距今时间长,往西北方向距今时间近;即最先形成的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移动是正南;后来形成的岛屿往西北方向,说明板块移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即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B项正确。第10页(2019·河南省高三练习)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6~8题。第11页6.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A.①B.②C.③D.④C解析:读图可知③处的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该处地势较低,大量地下水可汇集到此,因此溶蚀作用较强;①、②处的溶洞目前规模已经较大且该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水体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④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因此可知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③,C项正确。第12页7.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A.①形成时期B.②形成时期C.③形成时期D.④形成时期A解析:读图可知①形成时期,溶洞规模最大,因此该时期该地下河水量可能最大。第13页8.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上升D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溶洞从右向左依次降低呈阶梯状分布,可知这种溶洞阶地是由于地壳间歇性上升形成的。第14页(2019·河南名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据此完成9~11题。第15页9.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海水沉积D.流水沉积C解析: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海水沉积和风力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第16页10.“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A.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A解析:“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其拦截了风沙流中的沙尘,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对;植被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挟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不易形成沙暴,B、C、D项错误。第17页11.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3月B.6月C.9月D.12月D解析:由题可知,鸟取沙丘中的植被最可能为草地。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也不低,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于冬季开始恢复,D项正确。第18页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高三联考)(22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A是一个古老的沙漠,沙丘广布,滨海气温多为10~16℃之间,内陆边缘地区可能超过30℃。源于山脉岩石的细沙和粉尘含有丰富的铁,经氧化后变成红色,形成众多红色沙丘。该沙漠除了几个城镇外,几乎杳无人烟,但独特的地貌与动植物资源,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下图为A沙漠位置图和沙丘景观图。第19页(1)分析A被称为“凉快”的沙漠的原因。(8分)(2)分析A沙漠有众多红色沙丘的原因。(8分)(3)你是否赞同在该沙漠设立摄影基地?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第20页答案:(1)A处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海岸线平直,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降温。(2)原因:岩石风化作用显著,多细沙和粉尘,沙丘物质来源丰富;盛行东南风,有搬运、堆积沙丘的动力;地势低平,堆积空间大;历史悠久,积累时间长,沙丘众多;沙子含有丰富的铁,经氧化后变成红色。第21页(3)赞同。有独特的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滨海沙漠气候较凉爽;沙漠中有小镇分布,可利用基础设施;知名度高,摄影需求量大;可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赞同。气候条件恶劣;沙漠广布,容易迷路;缺乏淡水等必要的资源;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不文明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第22页解析:第(1)题,审读题目得知,题目要求解读A地气温较低的原因,影响气温的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根据A所在纬度位置得知,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炎热干燥,形成沙漠。位于信风带背风坡,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远离,深层冷水上泛,气温较低。区域内海岸线平直,水汽难以深入,且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2)题,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沙丘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关键点是解析沙丘的物质和动力条件,附带阐析“红色”由来即可。从材料得知,区域内降水少,炎热干燥,风化作用显著,沙丘物质来源丰富。加上区域内东南信风盛行,具有形第23页成沙丘的动力条件。从堆积环境看,区域内地势平坦,加上发育历史长,泥沙堆积环境好,易于形成大面积沙丘。材料得知区域内细沙富含铁,易氧化变成红色,所以区域内有众多红色沙丘。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需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赞同沙漠地区开设摄影基地,可从其区域内拍摄资源丰富、带来较大经济效益表明理由。不赞同角度可从拍摄条件恶劣、拍摄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生态环境破坏等阐述理由。第24页13.(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质量检测)(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左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右下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第25页(1)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区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8分)(2)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8分)(3)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8分)第26页答案:(1)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汛期以夏汛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2)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3)有利影响:“曲峡”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不利影响:“曲峡”地区山高坡陡,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第27页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方面分析。结合太行山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一方面从“曲”即河流为何弯曲角度分析,另一方面从“峡”即峡谷,也就是从河流下切角度分析。第(3)题,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此该题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8页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强化提能作业5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