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前知识再回眸第三部分一、数学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高中物理主干知识1.解决力与运动问题的三个观点(1)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动力学观点.(2)利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能量观点.(3)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动量观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公式(1)速度公式:vt=v0+at;(2)位移公式:x=v0t+12at2;(3)速度—位移公式:v2t-v20=2ax;(4)中间时刻速度公式:vt2=v=xt=vt+v02;(5)中间位置速度公式:vx2=v2t+v202;(6)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公式:xn-xm=(n-m)aT2(连续相等时间T内:Δx=aT2).3.共点力的平衡(1)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分别等于零的关系来处理.正交分解法多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尽量不分解未知力.(3)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同一平面内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矢量线段的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4)相似三角形法:通过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5)矢量图解法:当物体在同一平面内受到三个非平行力而平衡,且其中一个力恒定,另一个力方向已知时,最快捷的分析方法是图解法.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所以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能组成一个闭合矢量三角形,按“恒力→方向恒定的力→变力”的顺序作矢量三角形,再根据题给条件确定各力的变化情况.4.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①公式:a=F合m.②意义: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2)牛顿第三定律①表达式:F1=-F2.②意义:明确了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位移关系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12gt2.合位移的大小s=x2+y2,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tanα=yx.(2)速度关系水平速度vx=v0,竖直速度vy=gt.合速度的大小v=v2x+v2y,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tanβ=vyvx.6.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1)v、ω、T、f及半径的关系:T=1f,ω=2πT=2πf,v=2πTr=2πfr=ωr.(2)向心加速度大小:a=v2r=ω2r=4π2f2r=4π2T2r.(3)向心力大小:F=ma=mv2r=mω2r=m4π2T2r=4π2mf2r=4π2mn2r.7.天体运动中常用的公式规律GMmr2=r=R+hmv2r→v=GMr→v∝1rmω2r→ω=GMr3→ω∝1r3m4π2T2r→T=4π2r3GM→T∝r3ma→a=GMr2→a∝1r2越高越慢mg=GMmR2在中心天体附近时→GM=gR28.求功的几种方法(1)用功的定义式W=Fxcosα求恒力做的功.(2)用做功的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间接求功.(3)由F-x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间接求力F做的功.(4)当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时,可用平均力求功.(5)当功率恒定时,可由功率求功,即W=Pt.9.功能关系10.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定理①表达式:F·t=mv2-mv1=Δp.②适用条件: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的过程,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作用的过程.对于变力作用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①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②近似守恒: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则系统的外力可以忽略不计,系统动量近似守恒.如爆炸、碰撞等.③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式①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实际应用时的三种常见形式:a.m1v1+m2v2=m1v1′+m2v2′(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b.0=m1v1′+m2v2′(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等,两者速率与各自质量成反比).c.m1v1+m2v2=(m1+m2)v(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速度的情况).②Δp=0(系统总动量不变).③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1.库仑定律(1)表达式:F=kQ1Q2r2,式中F表示静电力或库仑力,Q1、Q2是两点电荷的电荷量,r是点电荷间的距离,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记忆方法:两个9).(2)适用条件:①真空中;②点电荷.当r→0时,Q1、Q2不能视为点电荷,故F=kQ1Q2r2不再适用.12.描述电场的物理量间的关系1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表达式:E=U外+U内=U外+Ir(适用于任何电路),I=ER+r(只适用于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的情况).(2)电源的三个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总=IE,E为电源电动势;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IU,U为路端电压;电源内阻的热功率P内=I2r,r为电源内阻.关系:P总=P出+P内,电源的效率η=P出P总×100%=UE×100%.1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速度垂直于磁场)的常用公式15.“三定则、一定律”的比较1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17.交变电流的“四值”(1)最大值:交流电的最大值是指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对于正弦式(或余弦式)交流电,有Em=nBSω(其中n为线圈的匝数).(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如果在相同时间(周期的整数倍,一般取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而这个直流电的电流是I、电压是E,则E、I就称为该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对于正弦式(或余弦式)交流电,则有E=Em2,I=Im2.一般交流电表测量的数值、电气设备铭牌上所标的数值、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是有效值.(3)平均值:电动势的平均值一般用E=nΔΦΔt来计算.在电磁感应中,电动势的平均值通常用来计算通过导体某个横截面的电荷量,即q=IΔt=nΔΦR(R为电路中的总电阻).(4)瞬时值:对于正弦式交流电,有e=Emsinωt,i=Imsinωt.18.理想变压器的几个关系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 考前知识再回眸一、高中物理主干知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