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考前增分策略_二_综合题提分策略(PPT52页)
二、综合题提分策略-2-一、地理综合题分类解读1.特征描述地理特征描述包括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和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与定性表达。-3-例1(2017·北京卷)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4-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大平原、巴兰尼亚丘陵、西部和北部多山地)总结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起伏。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断块山”推断巴拉顿湖形成过程。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为上游河段,流经山区→流速快;支流少→流量小;纬度高→结冰期长。乙为下游河段,流经平原→流速慢;支流多→流量大;纬度低→结冰期短。-5-思维线索(1)位置特征:纬度位置—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气候类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低;特殊地貌:冰川、荒漠、黄土、喀斯特、海岸线曲折(平直)等。(3)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水热组合(如雨热同期)等。(4)水文特征: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5)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6)等值线特征: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6-解答策略(1)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确定描述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2)看图说话,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理特征信息。对图表信息归纳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规范表达,描述专业。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答案组织点要全、话要短,先主后次,层次分明。-7-2.过程预测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地理过程预测包括描述归纳地理过程和对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8-例2(2013·课标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9-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解析:第(1)题,读图锁定: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是沼泽的稳定水源补给。按图索骥: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地下水在低洼处蓄积。第(2)题,两图对照:找出桉树种植前后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的变化。阐释原因:速生桉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地下水的变化→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的变化。-10-解答策略描述地理过程要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从时间的视角建立地理“思维链”,其基本思路如下。(1)原型启发:分析所给素材,找到可以借鉴的地理过程原型或经典案例。(2)迁移转化:运用所学原理,理解和突破“新”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3)逻辑推理: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地理过程进行分析与追溯。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同一结果时,可用逆推法:从结果入手,按照地理因果关系追溯源头,即将结果与试题中的条件(图文信息)对接起来。然后按照逻辑关系,从间接到直接正向推理,形成结论。-11-3.因果阐释运用整体性观点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更多地指的是因果联系,多表现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12-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13-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解析:该题通过茶树生长的区位因素分析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图中等高线、海陆分布、经纬度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点所在,需要从位置、地形、盛行风等角度阐释该地独特气候条件的形成原因。根据文字材料中茶树的生存环境,对图示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纬度、海陆位置→地中海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黑海调节→冬季气温较高;西风带、黑海、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14-思维线索(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2)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等)。(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4)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5-解答策略(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4)由果溯因搭建: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16-4.区位评价例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下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地区的铁路线和河流。简述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17-答案:邻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邻近铁路枢纽(铁路交会点),交通运输方便;邻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中国);临江(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解析: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位置邻近、产品主要销往我国→接近市场。多条铁路交会→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运输。临河流→工业用水充足、水运方便。有城镇、铁路→基础设施较好。-18-思维线索区位因素结构(1)河流航运条件=自然条件(①地形、地势落差;②径流量大小;水位深浅和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③河网密度、通航里程长短等)+社会经济条件〔①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②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等〕。(2)水能开发条件=自然条件(落差+流量+峡谷)+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技术+市场)。(3)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经济因素(市场、地价、劳动力、交通等)+社会因素(技术、政策等)。(4)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原料、燃料、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资金、交通、科技等)+社会因素(政策、信息、环境等)。-19-(5)城市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影响城市形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交通、政治、科技等→促进城市发展)。(6)交通线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影响选线+技术因素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7)港口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港阔、水深、避风)+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港口兴衰+城市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人、财、物支持)。(8)区域发展条件=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等)+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区域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20-解答策略(1)理清要点,综合分析。要理清要点、构建思维线索,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分析,防止思路狭窄,遗漏要点。(2)利弊均衡,全面分析。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影响某一人类活动区位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对其作出有利与不利的评价。(3)抓住主导,重点分析。理清各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针对主导因素,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进行重点评价与分析,避免套用、空泛。(4)纵看变化,动态分析。把握影响因素的变化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发展条件的变化。(5)按图索骥,论从图出:高考对区位条件的考查多以区域为载体,将解答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巧妙地隐藏在图表中,对图表中自然、人文要素和区域特征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往往是答案组织的关键所在。-21-5.差异比较【主要类型】(1)地理名词比较:首先理解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2)区域特征比较:要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22-例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表为下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23-城市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甲24.116.5134391009乙20.114.71537(1)比较甲、乙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丙地渔场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24-答案:(1)甲城位于迎风坡,夏季(1月)受迎岸风和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乙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2)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升流减弱,捕鱼量少;夏季,信风带控制,形成离岸风,上升流增强,捕鱼量大。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比较甲、乙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第(2)题,不同季节影响丙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上升流强弱不同→渔获量不同。-25-解答策略(1)明确比较要求,即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2)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26-6.综合分析(1)意义影响。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其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通常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27-例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墨西卡利是墨西哥西北边境城市,位于科罗拉多河支流纽河河畔,气候干燥。1937年建成从科罗拉多河引水的莫雷洛斯水坝后,周围地区成为灌溉农业区。墨西卡利被称为“硅谷边境”,美国加
本文标题:考前增分策略_二_综合题提分策略(PPT5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