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一中国史篇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960~1368年)第10讲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知识通关史料探究·历史解释课堂训练·双基提能课时跟踪·一练而就|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程朱理学宣扬“天理”,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朱熹强调“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陆九渊的“心学”强调内心反省就可以得到天理。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更广泛的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两宋时期,词的创作进入繁盛时期,风格有婉约派和豪放派。4.元代是戏剧发展的重要时期,元曲是重要代表,与民族融合的发展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基础梳理·知识通关1一、宋元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主张主张代表哲学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强调“三纲五常”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1________________”“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2___________,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3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知识拓展|理学的世俗化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素养感悟|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①印刷术:宋代是4_____________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5______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②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③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6______。雕版印刷毕昇航海(2)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7__________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8___________》,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郭守敬授时历2.文学成就(1)宋词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②代表作家:婉约派:柳永、女词人9___________;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2)元曲①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③代表:10___________、马致远等。李清照关汉卿3.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4.绘画(1)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11________________》。(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清明上河图|概念阐释|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素养提升————————————————素养热词理学的形成、四大发明、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链接先秦及明清时期,从时空角度分析比较宋明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综合理解儒学发展的地位及特点。历史解释宋明理学是儒学成熟与定型的表现,表明儒学发展逐渐理论化、世俗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宋元科技文化繁荣,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素养解读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解读实证理学主张、特点及影响;从考古实物、历史史料中实证宋元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家国情怀从宋明理学的客观积极性角度,理解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个人斗志及爱国民族情怀。史料探究·历史解释2◆主题一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一)家国情怀——理学的特点[史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解读]上述史料是对理学的评价,包含了对理学本质特点的认识。史料信息“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说明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礼法和伦理道德。史料信息“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表明其吸收佛、道思想,从而提高了思辨性,成为一门哲学。史料信息“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强调了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注重自身修养,关注社会现实。|历史解释|★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二)史料实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提示]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历史解释|★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世界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三)史料实证——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史料]注:上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解读]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对应训练1(2019届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中“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信息,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体现出思辨化的特点,故选C项;理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未强调以个性解放为本,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不是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理学的发展及地位,D项错误。◆主题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艺(一)家国情怀——儒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史料]儒家经典不是专门的科技经典,但是,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知识、科技知识,甚至也包含像《尚书·尧典》《尚书·禹贡》《礼记·月令》《周礼·考工记》这样的科技著作。古代科学家也不是专门的职业科学家,从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倾向看,他们首先是一般的文化学者,并且有不少是以儒学为生命依归的儒家学者。中国古代科技讲求实用,在实用科技方面发展迅速,具有明显的务实性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固然有诸多原因,然而,与儒学的务实精神密切相关。——摘编自《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儒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提示]儒家经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儒家学者参与科技研究,并做出了贡献;儒学的务实精神促进了中国古代实用科技的发展。|历史解释|★儒学对于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①儒学化的科技吸取儒学的务实精神而具有务实性,可以通过发展实用科技而推动整个科技的进步。②儒学化的科技吸取儒学的形而上学概念以作为科学理论的基础,不仅可以为科技提供形而上学的依据,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发展提供所需的理论完备性,使科技不只是停留于技术层面。③儒学化的科技把科技研究等同于儒学的求道求理的过程,实际上提升了科技研究的精神文化价值。(2)消极作用①儒学化的科技过多地体现出科技对于儒学的依附性,势必造成科技独立性的缺失。②儒学化的科技过度强调发展实用科技,并以儒学的形而上学概念作为科学理论的基础,实际上造成了科技理论的薄弱。③儒学化的科技强调科技与儒学的一致性,忽略了科技与文化的差别,不利于科技从文化中独立出来。(二)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史料]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摘编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杂剧兴起繁荣的原因。[提示]金元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矛盾尖锐,为元杂剧提供了社会素材;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元初曾废科举,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元杂剧的创作,这是元杂剧繁盛的关键因素。|历史解释|★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1)表现绘画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话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书法方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作文学方面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使其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在明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戏曲方面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产生了南戏;元代出现了元杂剧;清代产生了满足广大市民文化娱乐需求的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第10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