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历史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第2讲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01自主学习必备知识02互动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习题高效作业03命题研析高考动向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__________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占城稻水转翻车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__________。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二、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元代__________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棉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黄道婆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__________作为燃料的明确记载。煤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陶瓷业(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瓷路”。海上丝绸之路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三、商业的繁荣1.繁荣状况(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交子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市”的进步(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3)“__________”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草市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核心论点: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教材补遗】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时,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知识拓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构图解史】“市”“坊”的发展与演变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漫画解史】“交子”核心观点:“交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轻巧识记】古代商业的“先”与“后”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教材补遗】宋代商业革命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肖尔在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都认为宋代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革命”,其理由主要是: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首次出现了商业大都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一宋元时期的经济制度的变化史料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两宋农耕经济发展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解读】史料主要从种植面积、耕作特点及新作物的引进等角度阐述了两宋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影响。试答: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提示】发展变化: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出现了专门从事小商品生产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总体特点(1)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宋代手工业中官营不断缩小,民营日渐扩大。(2)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代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宋代雇募制更成为普遍的方式。(3)国家干预逐渐减少:唐宋时期,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4)国家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唐宋时期,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1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二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解读】(1)图一说明唐以前的城市以政治中心为主。(2)图二反映了宋代的城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1)根据图一、二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答: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提示】(1)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体制在建筑上的反映。(2)从图一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二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三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史料一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商业发展的表现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二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解读】(1)根据史料一的出处判断,史料反映的是宋朝东京“市”的情景。“鬼市子”“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2)根据史料二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试答:【提示】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务设施,人们的商业意识增强。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2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纸币出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商品经济繁荣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政策变化中唐以来,传统的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榷场贸易发达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海外贸易税收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原因①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③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④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⑤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⑥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给商业贸易创造了空间。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据《岭外代答》《云麓漫钞》《诸蕃志》等书记载,两宋时期,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史》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史料解读】史料从对外贸易的范围、国家、商品种类及对外贸易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据史料,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试答:【提示】贸易港口大大增多;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3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论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及历史地位(1)表现①贸易港口大大增多,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②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超过唐代,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时期 第2讲 宋元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