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123451.(2018·课标全国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中“新现象”的出现,“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受到国外高度关注等,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这得益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③④正确,故选D项;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决定文化的价值,①观点错误;材料不单单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②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解析关闭D-4-123452.(2018·浙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引文的本意是,各国文化应平等相待、和睦相处,①④可选。②说法错误,尊重不一定要认同。③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提及相互学习的问题,因此不选。答案解析关闭A-5-123453.(2017·课标全国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红色文化对两国意义重大,但不可能成为“主导”因素,也不可能“规定”各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①④夸大了红色文化的作用。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也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②③正确。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C-6-123454.(2016·天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该题主要考查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A项中的“决定”夸大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C项表述错误,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题干强调了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经济效益,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解析关闭B-7-123455.(2015·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8-12345答案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与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对文化交流的作用,注意解答时应首先表述二者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回答经济对文化交流的作用: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夯实文化交流的基础,进而促进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发展。-9-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的多样性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比较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在历史等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地位意义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10-考点一考点二比较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态度积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等方式,加以保护产生原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个民族的实践活动也有差别,所以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差异性-11-考点一考点二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必要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重要性(意义):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12-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总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对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对别人: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3-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试判断)点拨正确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慢慢使得文化趋同。(试判断)点拨文化交流不仅不会使文化趋同,反而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3.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是不同的。(试判断)点拨世界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多样性,又有共性。-14-考点一考点二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试判断)点拨我们要正确区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原则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5.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试说明)点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体说明参见下表:-15-考点一考点二角度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内涵文化之间有差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之间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原因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具有世界性错误倾向只看到差异,看不到普遍规律只看到文化的共性,抹杀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注意事项不能认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即哲学上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6-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2015·江苏)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题规范选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17-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是什么——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为什么——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1)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果各民族文化都是同质的,那么文化交流既无可能也无必要。(2)重要性:通过文化交流,既可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又可以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其他原因: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有利于文化创新。-18-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体内容范围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三课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文化传播的手段: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即文化传播的介质,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好文化的民族特色第五课文化交流中要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第六课-19-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试判断)点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试判断)点拨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20-考点一考点二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试判断)点拨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不是文化传播手段。关于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关系,详见下表:区别联系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留学、亲朋聚会、旅游一般是动词传播途径要借助于传播手段来进行,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共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形态一般是名词-21-考点一考点二4.如何认识传媒、大众传媒?传媒有哪些具体形式及特点?如何看待大众传媒、自媒体?(试说明)点拨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大众传媒则是面向大众的媒体,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如口语、电视、电子读物等,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详见教材P36)。如何看待大众传媒、自媒体,详见“深化与拓展”。-22-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人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弟弟、妹妹”。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题规范答题规范关闭答题规范选C。排除法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该题考查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人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弟弟、妹妹’”,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23-考点一考点二广深视角1.考试中经常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
本文标题:(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