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讲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考点一考点二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诗词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但表达技巧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而内容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需要把握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3-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寄和州刘使君①[唐]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4-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思路解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因结合注释理解,刘禹锡当时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于山水。作答本题时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参考答案: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5-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四个方法1.从关键词句入手。(1)从标题入手。有的诗歌标题集中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如《书愤》的“愤”表现了诗人陆游怀才不遇的怨愤心理。(2)从序言入手。有的诗歌有小序,会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提示作用。如苏轼的《定风波》前面序言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便是解读词人旷达情怀的钥匙。(3)从注释入手。有的诗歌附有注释,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大有帮助。-6-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从动情点入手。有的诗歌中有集中传情达意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由此切入,把握情感。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情”表达了征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可以从诗歌的警策句、关键句、直抒胸臆的句子切入。如杨万里《三江小渡》中“交情得似山溪渡”,这是诗歌中的关键句,由此可以读出“人与人之间最美的交情是患难与共”的观点。(5)从特殊词语入手。诗歌中有个别虚词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如从王维的《酬张少府》的首联“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惟”与颔联“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的“自”“空”中,我们可以读出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闲适快乐、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实则想要表达对政治的失意和壮志难酬的无奈。-7-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从品味意境入手。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道出了意境是解读古代诗词的一把钥匙。以景达情有多种形式:以乐景表乐情,以哀景表哀情,以乐景表哀情,以哀景表乐情,需要我们细心品味。3.从用典入手。用典在诗歌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目的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含蓄抒发自己的感情。掌握常用典故,便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8-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入手。品味古代诗人的感情,往往要结合诗词创作的背景,知人论世,不能只关注文字表面。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于诗人漂泊西南的后期,当时藩镇割据,诸侯征战,吐蕃侵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戎马”当指北方边关的战争。【答题模板】模板一:概括表达的感情(步骤一),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感情(方法和过程)(步骤二),进一步总结表达感情的效果(步骤三)。模板二:这首诗通过写……(诗意概括),抒发了诗人因……(情感原由)而产生的……(情感类型)。模板三: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即“怎么问,怎么答”“问什么,答什么”。-9-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南溪早春①[宋]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诗人写“南溪早春”抒发了哪些情感?参考答案:①叹老却不服老。②对家乡的热爱。③关心民生。解析:思想感情可通过“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加以理解。-10-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人生志趣和感悟,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11-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一考点二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017·全国高考Ⅲ)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唐]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12-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一考点二典题举例考点分析思路解析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做此题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共有四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串全篇。颔联由自负开始转而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颈联由自负、自夸转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尾联说自己新编成十五卷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怪“我”“言词夸张”。参考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13-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六个着眼点1.审读诗歌标题。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高度概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崔涂的《孤雁》,“孤”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孤”字既表现了失群大雁的处境,又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凄忧虑的心境。2.局部品味,抓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抓住这些词句,作者的观点态度自然分晓。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即全词的主旨句。3.整体把握,注重尾句或尾联。整体把握,可以避免断章取义,特别是对于那些观点态度复杂有变化的诗作,尤其需要整体感知。尾句或尾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律诗后两联往往重抒情,这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依据。-14-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透过现象(意象),理解本意,注意诗歌的隐含信息,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言此意彼、言近旨远是诗歌的特点。解读咏物诗、咏史诗、讽喻诗、干谒诗等诗歌,尤其如此。5.关注注释中的信息。对于知名作者,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轨迹,据此做出判断。如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和漂泊西南时期的诗作呈现的心境是忧愁孤苦,与寄居草堂受朋友严武资助时暂时定居安乐悠闲的心境显然有别;李清照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的词作呈现的心境截然不同。6.分析要细致,归纳要全面,评价要恰当。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避免用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或无限拔高,或片面否定。-15-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答题模板】模板一: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步骤一);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阐明理由和原因(步骤二);归纳总结,扣住要点(步骤三)。模板二:由相关的诗句分析(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步骤二),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观点给予中肯的评价(步骤三)。模板三:这首诗通过写……(概括诗句意思),流露了(表达了)诗人……(概括观点态度)。-16-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落叶[清]吴嘉纪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诗歌的尾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17-考点一考点二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参考答案: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盛必有衰败,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解析: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了萧萧瑟瑟的声音,诗人从落叶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推移,由此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18-21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水调歌头定王台①[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19-21(1)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时空纵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B.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C.“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D.词的下片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昂扬豪迈的基调”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20-21(2)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答案: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3)(考点题)全词围绕一个“愁”字展开,请具体分析其内涵。答案:昔盛今衰的感慨;年华空老,壮志未酬;忧伤国事,江山残破。-21-2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22-2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来到故人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两句实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C.颈联两句实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着几棵松树,还栽了很多芍药,既有明月松间照的美景,也有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D.整首诗叙事明白流畅,用词朴素自然,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待春还”表明是虚写。答案解析关闭C-23-21(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解析:写景的艺术通常包括修辞、动静、虚实等,只要抓住其中的几点进行赏析即可。两联的特点首先在于炼字精妙,颔联以“一渠水”和“数点山”相呼应,颈联“碧松”“红药”色彩鲜明;两联都选取了特色景致细致描绘;颈联中“疏种”“多栽”是实写,“待春还”则落在虚处,虚实相生;颔联从门外的近景到墙外的“数点山”,由近及远,富有层次;两联虽是写景,却包含了对观山水、赏月花这种生活环境的羡慕、向往之情,寓情于景。-24-21(3)(考点题)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
本文标题:(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五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