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五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中考化学(山东专用)A组2014—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考点一物质检验、鉴别的原理和方法五年中考1.(2018山东临沂,11,2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答案D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A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B正确;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反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C正确;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都是黑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故D错误。2.(2018山东济宁,10,2分)不使用其他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的溶液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A.H2SO4、Na2SO4、BaCl2、FeCl3B.BaCl2、HCl、NaNO3、AgNO3C.Na2CO3、HNO3、NaNO3、BaCl2D.H2SO4、NaOH、MgCl2、Ba(NO3)2答案C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FeCl3溶液,H2SO4、Na2SO4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A无法鉴别;AgNO3溶液与BaCl2、HCl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B无法鉴别;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为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C可以鉴别;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OH与MgCl2、H2SO4与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D无法鉴别。方法总结无试剂鉴别实验题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某种待鉴物质具有明显的物理特征(如有明显的颜色、特殊的气味等),我们先找出这种物质,然后利用这种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二是,几种待鉴物质均没有明显的物理特征,我们一般采用溶液两两混合法,只有每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才能完成鉴别任务。3.(2017山东济南,7,2分)下列试剂中,能把Na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B.Na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答案B氯化钾溶液和题中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出现不同的现象,能够鉴别,故B正确;硝酸钠溶液和题中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和稀硫酸、氯化钙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解题关键熟练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特殊的反应现象是解题的关键。4.(2016山东济宁,10,2分)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 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③②①②④D.④②③②①23O答案B检验氯离子用AgNO3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Mg(NO3)2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Ba(NO3)2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镁沉淀,故要先检验C ,再检验OH-和Cl-,由于OH-与Ag+结合形成极不稳定的氢氧化银,故要先检验OH-。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OH-;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23O采分要点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得分的关键。易错警示依次检验多种离子时,加入试剂的顺序要求是: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和一种离子反应。5.(2016山东泰安,13,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H2SO4NaClNa2CO3CaCl2B.HClNaOHCuSO4MgSO4C.Na2CO3K2SO4BaCl2HClD.NaNO3HClCaCl2KOH答案DA组,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会与其中两种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白色沉淀和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Ca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组,CuSO4溶液呈蓝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组,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会与其中两种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白色沉淀和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组,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方法总结只用组内物质进行检验的方法有两种:先找出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利用它检验出另一种物质,然后依次检验;利用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出现不同的现象检验。6.(2014山东泰安,20,2分)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试确定a、b、c、d分别为 ()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答案D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四种溶液中,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都会产生白色沉淀,结合图中信息,可确定d为氯化钡溶液,c、b分别是碳酸钾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的一种,则a为盐酸,再根据盐酸与碳酸钾溶液混合产生气体,与硫酸混合无现象,结合图中信息,即可确定c为碳酸钾溶液,b为硫酸溶液。考点二物质推断的原则、思路和方法1.(2018山东青岛,22,2分)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答案D(1)由固体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澄清溶液可知,杂质中一定不含氯化铜。(2)由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3)氯化钾、氯化钠分别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KCl+AgNO3 AgCl↓+KNO374.5143.514.9g28.7gNaCl+AgNO3 AgCl↓+NaNO358.5143.511.7g28.7g由以上关系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因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所以氯化钾的质量小于14.9g,它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综合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2.(2017山东潍坊A,19,2分)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下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一定是CO2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答案B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则m是CH4;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p是H2;m和p都能在n中燃烧,则n是氧气,故r是水,q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国际上公认可燃冰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故A正确;q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故B错误;r是水,通常状况下是液体,故C正确;CH4和H2都能在O2中燃烧放出热量,故D正确。易错警示本题容易忽略氧气不充足时,CH4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而判断错误。3.(2015山东青岛,21,2分)下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答案BD根据丁能与酸、盐、碱反应,可知丁是盐;乙由氢氧化钙转化而来,可能是盐、碱或水,甲、乙、丙、丁是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故不可能是盐,同时要能与盐酸反应,故也不是水,只能是碱,可以是氢氧化钠;丙能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故可判断丙为活泼金属或碱;甲能与两种碱反应,故可判断甲为非金属氧化物或酸,故A错误。铜不会与盐酸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铜,故C错误。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方法总结本题不能确定具体的物质,只能根据反应规律和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推断出可能性,然后逐一判断。4.(2018山东东营,14,8分)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黑色粉末,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E。(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物质C与物质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3)物质A和物质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HCl(1分)Fe(1分)(2)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1分)复分解反应(1分)(3)K2CO3+2HCl 2KCl+H2O+CO2↑(2分)(4)Ca(OH)2+K2CO3 CaCO3↓+2KOH(合理即可)(2分)解析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钾;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又和碳酸钾能相互转化,说明B是二氧化碳;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既能和碳酸钾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说明D是HCl;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则F是氢气;E是黑色粉末,既能和HCl反应,又能和氢气相互转化,说明E是Fe;G既能和HCl反应,又能和氢气反应,说明G是金属氧化物;C能和二氧化碳、HCl反应,说明C是一种碱。经检验,推断正确。(1)根据推断可知:D的化学式是HCl,E的化学式是Fe。(2)根据推断可知:G是金属氧化物;C是一种碱,和HCl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K2CO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 2KCl+H2O+CO2↑。(4)C是一种碱,能和碳酸钾反应,说明C是氢氧化钙(或
本文标题:(山东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五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试卷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5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