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1节流水地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和泥石流”三部分内容。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协作学习、探究、讨论,让学生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定义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并通过比较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滑坡和泥石流”,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这两种作用,都属河流外力作用,两者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具有可比性和迁移性。可以先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学习河流侵蚀的概念和特征,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化过程的图片学习不同河段不同侵蚀作用的表现各不相同,从而理解三种不同侵蚀概念特征和它们对地貌的影响。在掌握侵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方法的迁移进行自学堆积地貌。最后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工作生活,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开发河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措施,达到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综合思维: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区域认知: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地理实践力: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三、教学策略选择1、情景创设、联系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策略: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实地考察家乡的河流特征,结合教材让学生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2、自主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侵蚀地貌,在此基础上学生自我学习堆积地貌。3、“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四个阶段。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2.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五、课前准备1.导学案(预习、探究、拓展)2.PPT文稿(含视频图片)3.实验用具(细砂、量杯、白纸、大课本共8套)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流水是形成陆地地貌的主要外营力之一。它分布广泛,在温暖湿润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流水作用常居首要地位;在极地高寒地区或干旱荒漠地区,也可找到流水作用的踪迹。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流水地貌。一)、流水侵蚀地貌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过渡: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下图“河谷的演变”,回答问题:①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②若我们观察同一条河,甲、乙、丙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甲乙丙进行小结。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较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学生活动: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③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承转: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发展下去呢?二)、流水堆积地貌1.河漫滩平原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2.洪积──冲积平原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3.三角洲平原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规范,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三)、滑坡和泥石流(一)滑坡(播放录像)“滑坡前兆”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滑坡?(2)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滑坡有什么危害?(3)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一)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学生回答】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点拨】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外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2、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1)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2)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以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而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探究活动】下列原因容易诱发滑坡,请你说出这是为什么。①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②依山建房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⑤长时间暴雨【点拨】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习题精练:见课件略(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二)泥石流我国的泥石流灾害(板书)(播放录像)“泥石流”,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泥石流?(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3)泥石流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2、.泥石流的成因:学生总结泥石流发生山区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条件是什么?(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2)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扩大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发生区可分哪三个部分?各部分地形有何特点?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峡谷。下游堆积区:地形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四)、课堂训练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堆积2、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A、沙滩B、冲积扇C风化壳D峡谷3、长江三峡大峡谷的形成作用()A、冰川侵蚀B、流水堆积C、流水侵蚀D、地壳运动4、形成在中下游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洪积扇B、冲积扇C、河漫滩D、冲积岛5、与黄淮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渭河平原B、崇明岛C、北欧平原D、汾河谷地七、教学反思1、这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比较充分,许多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的形成和分布,同时说明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及危害。许多学生都对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很有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连平时上课爱睡觉的学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地质灾害相关视频,大家激励地相互讨论,发言。2、由于播放视频花费时间过多,有些内容不能深入探讨,由于时间限制,有些讨论的问题无法深入下去,只能泛泛而谈,影响教学效果,某些内容还需要完善与具体。
本文标题: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5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