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化学式和化合价中考化学(全国专用)考点一分子、原子、离子五年中考1.(2018四川成都,3,3分)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人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轻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体积小D.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诗人能闻到花的香味,选B。2.(2018北京,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A.Cl2B.2Cl2C.2ClD.2Cl-答案BA项,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C项,2Cl表示两个氯原子;D项,2Cl-表示两个氯离子;B项,2Cl2表示2个氯分子。3.(2018福建,5,3分)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答案BA项,通过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另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B项,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B正确;C项,钠由液态变成气态,钠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D项,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D错误。4.(2017重庆A,9,2分)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C。知识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一般地,物质的扩散、溶解、闻到花香等均与分子运动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物质的热胀冷缩、气体体积的变化等均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物质只要发生化学变化,则与分子可以再分有关。5.(2017辽宁沈阳,2,1分)下列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镁C.金刚石D.氢氧化钠答案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镁是由镁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A。易错警示氢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不是由氢氧化钠分子构成的。6.(2017四川成都,10,3分)下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答案DX、Y分别表示氧原子、镁原子,A错误;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镁元素是金属元素,B错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C错误;氧与镁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D正确。7.(2017安徽,9,2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有间隔答案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之和,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大,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观点的证据,故A不正确;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白糖在水中“消失”,是蔗糖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5mL苯与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故D正确。8.(2016安徽,8,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C氢、氧两种元素可组成水(H2O),也可组成过氧化氢(H2O2),故A错误;一切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运动,故B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气态变液态,分子间隔减小,故C正确;可燃冰是混合物,故D错误。解题关键掌握分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知识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断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9.(2016辽宁沈阳,6,1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答案为B。思路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从四个选项中比较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知识拓展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10.(2015山西,7,2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答案CA项,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因此是阴离子;B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C项,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因此是阳离子;D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11.(2015甘肃兰州,6,1分)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特性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C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答案B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A正确;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遇热变大遇冷变小,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B错误;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正确。解题关键掌握分子的性质以及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是本题的解题关键。知识拓展通常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12.(2014湖南郴州,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液氢和氢气都可以燃烧,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分子、原子、离子均可构成物质,如O2、H2O等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汞等是由原子构成的;NaCl、CuSO4等是由离子构成的。13.(2018辽宁沈阳,14,8分)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月球上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未来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宝贵资源。根据下图回答:图1 HHeNNaMgSi图2(1)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H元素和He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4)根据图2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Mg镁24.31A.H是非金属元素B.N原子有两个电子层C.He和Mg的化学性质相似(5)SiO2是一种(填物质分类),可以做光导纤维,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6)钠是一种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NaOH溶液中钠离子的符号是。答案(1)24.31(2)2(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4)AB(5)氧化物或化合物(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6)置换反应Na+解析(1)根据图1可以得出,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He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是2,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H元素和He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4)H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N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5个电子,故B正确;He为稀有气体单质,具有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Mg为活泼金属单质,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5)二氧化硅是化合物,其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二氧化硅也是氧化物。(6)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钠离子表示为Na+。14.(2018天津,18,8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OSSe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8分)(1)离子(2)①得到②2NaOH+SO2 Na2SO3+H2O③A.34B.最外层电子数C.Se+O2 SeO2解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2)①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②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 Na2SO3+H2O。③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 SeO2。15.(2017陕西A,17,3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ABCD(1)图A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填字母)。(3)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答案(1)115(2)CD(3)盐解析(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图A是115号元素,所以质子数为115。(2)图中C和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3)B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表示镁离子;C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氯离子,它们可构成氯化镁,氯化镁属于盐。16.(2017福建,13,6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①X的数值为。②“11”指的是。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答案(6分)(1)①8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③Na+(2)①BC②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1=2+X+1,X=8。②“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③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离子的符号为Na+。(2)①要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需比较相同的分子在不同温度时运动的平均速率,故选B和C。②对比A、B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不同种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同,所以分子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7.(2016山西,23,10分)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构成的物质。(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话(填句子前的序号)。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
本文标题:(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七 微粒构成物质 化学式和化合价(试卷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6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