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讲高考作文选材用材的常见问题及升格指导考情报告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用材”指根据文章需要选择合适、恰当的材料并准确、恰当地使用。在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发现,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分,有骨架,没血肉;②材料不真实,不新鲜;③材料不典型,论证什么都用得上,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典例分析(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病文展示]与共和国同行席慕蓉曾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河的左岸是我们2018年的“世纪宝宝”,河的右岸是2035年的你们,而这条河就是中国追梦、筑梦之河!右岸的你们该怎样渡过这条河呢?要明确使命,勇于担当,与祖国同行,共筑中国梦。18年前,我们这批“世纪宝宝”和21世纪一同降临,我们见证了新时代的变化。这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8年,也是新时代人肩负使命与担当的18年,更是我们中国人共筑中国梦的18年!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砥砺前行。2008年是痛苦与欢乐并存的一年,当汶川大地震吞噬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当无数房屋倒塌,当损失无法计数……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投入到了这场救援中。虽然经历了这场大难,但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们仍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①在新世纪,我们更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使全国青少年领略了太空的神奇,“中国天眼”让我们的视线直抵遥远的太空,这正是尖端科技带来的成果。“神舟”上天,“嫦娥”登月,“蛟龙”下海……一项项科技成果享誉全球。②人民幸福,需要领导人的使命与担当。“精准扶贫”的提出,让中国成为脱贫的典范、全球减贫的主要贡献者。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国家领导人的担当与使命。201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意识。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天后,“上合峰会”将在青岛召开,当初从上海出发,今天来到青岛,这不正体现出祖国的发展和腾飞吗?2035年风华正茂的你们,在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正走在通往高考考场的路上,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开始,愿你们斩荆棘,传使命,勇担当,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起前行!④[病因分析]①最后这个转折过于简单,未能显现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意义。②这部分可以将“科教发展”作为重点来写,且当中应当穿插进“我”的成长或“我”认识上的提高。③这部分可以略谈,但表述需更准确,逻辑需更严密,且应当有“我”的参与。④结尾偏长,难言豹尾。“上合峰会”一例用在此处不当,可删去。结尾呼告应注意语气和口吻,要有针对性和鼓动性。[破解方法]选好材料,思路就活跃起来;用好材料,立意就深刻起来。通观高考满分作文的选材用材,不外乎运用了以下几种技巧。1.拈连拈连原本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例如: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这句话的后一句就用了拈连的手法。借用这个词语,意在提醒大家使用材料一定要扣题,要时时刻刻把材料和论点中的关键词扣在一起。因为伟人也好,名言也罢,任何一个所谓的作文素材,先天都不是为某道命题而生的,它们自有其原生价值。我们使用这些材料,就是要把它的原生价值转化为写作价值。转化得好,准确、恰当,为文章增色;转化不好,生搬硬套,不堪卒读。2.详略考场作文至少应该有一到两个详写的材料,有生动细节,有情感色彩,有表现手法。“详”的东西一定要少而精,最能打动你的、你能驾驭的素材可以详写。略写的材料相当于详写材料的补充。可以略到什么程度呢?一句一则也可以。例如:孔子正是在不断地游学和请教的过程中成为一代宗师;司马迁凭借青年时期的游历才写就了“史家之绝唱”;徐霞客走遍名山大川,深入考察各类地貌,著就了地理奇书;李时珍亲尝百草,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里一句一则材料,很紧凑,而且每句话都有典故,有来历,像《滕王阁序》用典那样。略写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不也是如此吗?×××不也是如此吗?×××不也是如此吗?……”这是兼顾了排比与反问的“略”。再如:前面一个事例详写,下面的事例可以稍微短一些,由这个短的再过渡到一句话一个事例的模式,这叫作循序渐进的“略”。3.正反用材正反结合,发挥“比”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正正相比”,比如“环肥燕瘦”,杨玉环丰满,赵飞燕瘦削,但各有各的美。可以“正反相比”,比如“东施效颦”,西施蹙额捧心就更美,东施模仿反而更丑了。可以“反反相比”,比如“五十步笑百步”,都是逃跑,都没骨气,这是二者共同的“丑”;但毕竟跑得近了点,面子上比撒腿就跑的好看些,这也是他们笑得出来的原因。所以,美丽和丑陋、高尚和卑污、伟大和渺小、幸福与悲哀,都是“比”出来的。作文的世界就是一个“比”的世界,在“比”中审题,在“比”中立意,在“比”中选材,在“比”中用材。没有比较意识,凡事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那坚持就没依据,反对也就没道理。4.抑扬通俗地说,“抑”就是批评、抵制,“扬”就是赞美、弘扬。我们对材料要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该抑则抑,当扬则扬。但实际情况是,“抑扬”在写作中的运用并不如此简单。正如你想批评一个人,怎样能让他接受你的意见呢?往往不是上来就“雷烟火炮”地批评,而是要先表扬、鼓励。如果你想表扬一个人,为了不让他骄傲自满,也不妨先批评一下。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相信同学们在面对家长和老师时,经常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处理好“抑扬关系”的好处,一言以蔽之:可以使言语更中肯。文章写得好,常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这些词来形容,归根结底是在赞美一种表达的姿态——中肯。中肯就是不疾不徐,摆事实、讲道理,不但要说清观点,还要让人容易接受。许多同学写文章有个通病:要批判某物,那就是十恶不赦;要赞扬某物,那就是尽善尽美,好像世上的一切都是因为有某物的存在而变好或变坏似的。这样说话、写文章,太绝对,令人难以接受。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勇气”,这是很主流的优点,人没有勇气怎么行?但只是这么写,就很难深刻。你可以从张飞开始说起,勇气很多时候给人带来无谓的烦恼、失误。张飞很勇敢,误事了,李逵也一样。接下来笔锋一转,但是勇气还要有,不能因噎废食。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担当,这是勇气;遇到不平我们要拔刀相助,这也是勇气。只不过我们不要“莽撞”的勇气,只有当勇气和理智相结合,才真正有益于社会。相比第一种情况,这样写就深刻得多。5.虚实已生为实,未生为虚。虚实结合,就是既要写实,又要善于假设过去,善于推想未来。这是用材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些同学写作文感到材料少,字数不够,很多是因为只会实写,不会虚写。以屈原为例。要说屈原崇高而伟大,实打实地说:屈原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君主,疾恶如仇,与小人水火不容。他听到秦国攻破郢都的消息,政治理想和信仰破灭,毅然决然自沉汨罗,以死殉国,多么崇高而伟大。这样写固然正确,但过于死板,像文学史上的套话。我们可以虚实结合,换一种说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并且勤于国事,有着卓越的才干。从他留下的杰出诗篇中也可以发现,不管从文学、外交哪方面看,他都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正如史书所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战国时代是一个“楚才晋用”、人才流动特别快的社会。人才在一个国家不被容纳,可以到另一个国家谋求发展。以屈原之才,去何国而不容?(第一处虚写)魏晋时期,陶渊明认为官场生活不适合自己的本性,就选择隐居田园。对屈原来说,若他隐居田园,不也可以平安喜乐、终老一生吗?(第二处虚写)退而求其次,很多人面对政治的高压,理想信念幻灭后随波逐流,就像鲁迅笔下的魏连殳,躬行自己反对的,做以前所鄙视、憎恶的,这不也是知识分子常有的选择吗?严嵩、和珅也曾踌躇满志,想为民做事,最后不也是被世俗渐染成贪官污吏了吗?以屈原的才华,他若选择与令尹子兰、上官大夫沆瀣一气,岂不荣华富贵一生?(第三处虚写)面对可能在别国受到重用,面对安稳的田园生活,面对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对种种退路可供选择的局面,屈原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江自尽。(总括前三处虚写)一个人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死亡,是懦弱的表现;一个人在有无数退路时选择死亡,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坚守自己的信仰,这才是真正的崇高和伟大。文段在屈原投江自尽一事上,展开想象,用了三种假设,告诉读者他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有路走却不走。于是屈原精神的高贵性和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此看来,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是不是比平铺直叙要好得多?[升格示范]与共和国同行席慕蓉曾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我心中也有一条河,河的左岸是我们这些与21世纪携手而来的正值18岁的“世纪宝宝”,河的右岸是2035年正当18岁的你们,而这条河就是中国人的追梦、筑梦之河!右岸的你们应该怎样渡河?以我的人生感受讲,要明确使命,勇于担当,与祖国同行,实现中国梦!18年前,我们和新世纪一同降临。18年来,我们和古老而年轻的祖国一路携手,并肩前行。祖国见证了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见证了祖国一日日强盛。这18年,是祖国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8年,也是新时代的国民肩负使命与担当的18年,更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18年!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砥砺前行。永远抹不去2008年那段痛苦的记忆:汶川大地震吞噬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数房屋倒塌,损失无法计数……但我们未被击倒,更没有放弃。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二年级的我砸碎了自己的储蓄罐,将所有的“积蓄”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灾难,让我一夜之间长大,也让中国人民空前团结!终于,众志成城的中国人从灾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在三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看吧,灾难不会将一个顽强的民族压垮,反而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在新世纪,我们更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中国科技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使全国青少年领略到了太空的神奇,“中国天眼”让我们的视线直抵遥远的太空,这正是尖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成果。“神舟”上天,“嫦娥”登月,“蛟龙”下海……中国的一项项科技成果享誉全球。习总书记曾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的确,注重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在尖端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底气,更加强大。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精准扶贫”政策,让偏远地区的人也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互联网+”的推出,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与世界相连,让我们这些身处小乡镇的孩子,在家可以上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真正体会到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内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35年,你们风华正茂,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来临,愿你们不满足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斩荆棘,传使命,勇担当,与共和国同行,将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升格点评]升格之后的这篇作文,通过写新世纪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并穿插“我”的成长经历,点面结合,深刻揭示了
本文标题:(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7 写作 第3讲 高考作文选材用材的常见问题及升格指导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