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断句课件
文言文阅读专题四考点一览考查角度年份卷别题型题量分值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全国卷Ⅰ√√√√全国卷Ⅱ√√√√2019全国卷Ⅲ√√√√全国卷Ⅰ√√√√全国卷Ⅱ√√√√2018全国卷Ⅲ选择题+翻译题3+19+10√√√√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1.考查内容:从文本的选材上看,近年来全国卷坚持考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意比较浅显,传主性格鲜明,多为忠臣良将或贤士孝子。2019年全国三套试卷均选材于《史记》中的人物列传,选文中议论性的语言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一点值得考生们注意。从题型上看,2015年至2019年全国卷题型一直未变。从知识点上看,全国卷覆盖面较广,不仅涉及“文言”,还开始往“文学”“文化”的维度进行拓展和延伸。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考查能力:高考注重对文言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备考建议:①注重课本知识:要全面梳理高中阶段出现过的,且最新《考试说明》作了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单项训练加以巩固。②强化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完成题目,而且还要一字一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揣摩文言实词的意义,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第1讲文言文断句核心知能构建[素养链接]文化传承与理解能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自主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解题示范(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学霸应考]A项,“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中,“有”后面少宾语,“奇才”前面少谓语,在“有”“奇才”中间断开,成分残缺,排除。C项,“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意思是“大王若不听自己的建议,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语意明显不通,排除。D项,“愿王举国而听之”,中间不能断开,“举国”意为全国,如果此处断开,则“愿王举国”后面缺少宾语,不通顺,排除。[答案]B[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中寻求贤才,准备重整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往西进入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还不厌烦。景监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极了。”卫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国君进言,国君非常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法,但孝公担心天下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不止一种方法,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沿袭旧的法度却能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更改旧的礼制而亡国。反对古法的不应被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不值得赞美。”孝公说:“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层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并对太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非常满意,路上没有人捡拾他人遗失的物品,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下打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卫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打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兵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卬,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彻底打垮魏军后返回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屡次被齐国、秦国打败,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魏惠王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的土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惠王说:“我后悔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封给他於、商等十五个邑,封号是商君。满分技法点拨文言文断句的五个着眼点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对话词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的身份,明辨句读虚词①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其后一般要断开。②引出议论的词语“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虚词③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⑤“以、于、为、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⑥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之有”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如“如……何”“况……乎”“何……为”等。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影响正确断句,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判断对称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对点规范演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范)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答案C解析A项,“忠恕”是“吾平生所学”得到的“二字”,“得之忠恕二字”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亲睦”为动词,其前应断开;“宗族”是“亲睦”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是并列结构,讲范纯仁如何对待国君、僚友、宗族,中间应分别断开,排除。故选择C项。参考译文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仁,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符合道义的,他就挺身而出并不畏缩。从平民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范纯仁)曾经说:“我平生所学,得益于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尽。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对待同僚朋友,使宗族亲近和睦等,不曾有一刻离了这两个字。”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责备别人时却很聪明;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就要迷惑。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来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节选自《宋史·何基传》)A.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B.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C.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D.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答案A解析B项,“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均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未”意为“不”,“未尝”领起下文的“参以己意……少变也”,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以己意”为“参”的状语,“未尝参以己意”表意完整,前后均应断开,排除。故选择A项。参考译文何基,字子恭,是婺州金华人。他的父亲何伯熭做临川县丞时,黄干正好主持县事,何伯熭让两个儿子拜见并师从黄干读书。黄干告诉他们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刻苦下功夫才能行,何基敬畏受命。于是黄干随时随地地引导扶持,何基深得学术精髓。对于微言奥义,他精研深思,平心静气,以待通解,未曾掺杂自己的意见,标新立异来求高名,依从他人而稍加改变。凡是他读过的
本文标题:(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断句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