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情解读立标杆命题点考向扫描真题举例命题方向灿烂的中华文化考向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5年未直接考查结合中华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向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7·课标全国卷Ⅲ·39(3)智慧备考: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从知识考查上看,课标全国卷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具体事例或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2)结合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两岸文化交流阐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3)以“一带一路”等时政内容或文化领域的微观热点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命题点考向扫描真题举例命题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向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2019·课标全国卷Ⅱ·40(2)(3)2015·课标全国卷Ⅱ·39结合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如抗战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考查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考向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2019·课标全国卷Ⅲ·39(2)(3)2018·课标全国卷Ⅲ·40(2)2016·课标全国卷Ⅲ·21智慧备考:备战2021年高考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线,重点关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等。具体要注意以下内容:(1)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2)结合工匠精神、长征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别要注意高考对爱国主义这一具体知识点的考查。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备考向导•理思路2考点梳理•固基础3核心突破•释疑点备考向导•理思路考情展示素养目标核心线索术语必背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1.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两个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两个见证:汉字、史书典籍4.三个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考点梳理•固基础(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考点剖析汉字史书典籍特别提醒: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__________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__________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____________。独特性文学艺术区域性区域特征重要贡献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______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共性民族相互促进(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②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__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睦相处吸收借鉴认同2.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___、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___________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____________。(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__________。生命力精神力量力量之源时代性【易错1】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易错辨析【易错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分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易错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分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易错4】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易错5】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分析: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易错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易错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分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核心突破•释疑点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3.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命题揭秘: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某种文化形式(如台湾文化、徽文化、书画艺术等),或以引文形式从宏观上表述中华文化的特质,设置说明类、体现类试题,考查对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判断与区分;或者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试题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观点作为干扰项,如: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趋于同一。命题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判断千年古诗是国粹,百年越剧是非遗。110多年来,越剧不仅遍布乡村老戏台、激荡都市大剧院,还“跨界融合”书法、古诗、游戏、微电影等,呈现出多元传承之态,碰撞出戏曲多元化的传承新貌。这表明()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②中华文化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④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1B[解析]千年古诗是国粹,百年越剧是非遗,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越剧“跨界融合”书法、古诗等,呈现出多元传承之态,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不同时期的内容不同,②与题意无关;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变式训练1〕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A.相互交融,日渐趋同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解析]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B正确;A中“日渐趋同”的观点错误;C、D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B。B命题揭秘: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素材,设置体现类、说明类选择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力量等知识点。常会在试题中设置错误观点作为干扰项,如: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中华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等。命题点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乌力格尔,蒙古语音译,惫为“说书”,俗称“蒙古说书”。它是
本文标题:(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