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掌握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起源的条件①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____________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②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________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③管理、协调: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的出现。剩余农产品手工业(2)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①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______职能为主。②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__________的中心。③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__________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专业化城市。特大城市政治区域经济2.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①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②表现a.城市______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______。c.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______。③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__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人口上升扩大(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a.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b.目前,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中的_____阶段。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20世纪70年代加速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________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b.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人口向______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70%乡村城市1.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市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大。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的特征: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受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是国家实现__________、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合理用地(2)不利影响①资源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__________减少;因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②环境问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污染等。③社会问题:______________,交通事故频发;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__________、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耕地面积噪声城市道路拥挤政策调控一、判断题1.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等。()2.当前,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3.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4.城市化速度太快,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表明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化水平变低。()√×二、选择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答案:C7.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B8.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有()①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9.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包括()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C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特点【合作探究】1.读教材P32图2-1-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探究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3)亚马孙河、刚果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不是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区?提示:(1)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等地区。(2)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3)地处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2.读教材P34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探究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分布有何共同特点?提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欧洲西部、英国南部。共同特点:从自然条件看,城市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且多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形成城市带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3.读教材P35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探究下列问题。(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衰败的表现吗?提示:(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如南美洲;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小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核心归纳】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1)内涵(2)标志(3)动力: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如下图所示:2.世界城市化进程(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所示:(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晚早晚起步时间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快慢慢快目前速度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原因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存在问题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有关城市化几个概念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郊区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人口迁回市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跟踪训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答案:(1)B(2)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作探究】读教材P36图2-1-8城市热岛示意,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示:(1)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公园、农田等绿地的气温比居民区稍低。(2)提示:从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方面分析。(3)消极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等。积极影响: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局在环流圈外。【核心归纳】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表现成因对策耕地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土地城市、公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表现成因对策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控制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绿化隔离带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达标排放表现成因对策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制作肥料等方法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业远离市区,建立绿化隔离带表现成因对策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许多城市问题并不是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2)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包括环境污染整治和合理规划两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如下:【跟踪训练】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