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七)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010203目录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专题线索·逐一理清——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专题过关高分练01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主旨解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线索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02专题线索·逐一理清——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理清发展线索]线索1曲折探索——从半统制半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发展历程时期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发展历程时期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发展历程时期[深化历史理解]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是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从革命性质来看3.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计划,立足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选择这一战略,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其自身的历史根源和现实依据。(1)有其历史渊源中国走向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的举措,说明发展大工业生产,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状况,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条主线。“一五”计划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新中国的经济是从旧中国那里接过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没有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到了1952年年底,尽管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时间得到相当的恢复,但是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还只占43.1%,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产值只占35.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十分落后和经济总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重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因此,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3)是依靠和学习苏联发展自己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向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本身就对我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4)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封锁新中国,致使新中国无法通过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并取得援助。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公开武装对抗。在这种严峻险恶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国防上的现代化。[真题例证]1.(2019·江苏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刚刚起步,并未初步完成,故A项错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到1952年,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工业化建设,并未实现农轻重的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1.5斤1957年12月1日之后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斤1957年12月1日之前《中国商业四十年》1.5斤1957年11月17日开始《北京粮食工作》1斤未予说明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1.5斤1954年7月开始出处每人每月定量发放时间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解析:在历史资料中,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故C项正确;展览的文字介绍是经过了加工处理的,并不完全真实可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于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一份明确了时间,另一份并无时间说明,且两部著作中“每人每月定量”的数额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说明曾发放“高脑油”,且有经济著作等作为佐证,说明当时这一政策实行过,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江苏高考)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此时工业化远未实现,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重视环保问题,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底子薄的史实,排除;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一五”计划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故D项正确。答案:D[聚焦命题热点]1.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海报,“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这应该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B项正确;“完全改变”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的总路线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与海报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中“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说明南京地区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故B项正确;农业改造运动是从1953年开始的,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不具备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故C项错误;1956年年底,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以此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9·南通二模)如图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解析:根据漫画中文字信息“一夜风吹一尺长”可以判断这属于新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生动反映”“雨后春笋”是肯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所取得的成就,其寓意在于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漫画主题含义,排除A项;国民经济比例重失调是在1958年后出现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是在1965年,排除B、D两项。答案:C[理清发展线索]线索2强国之梦——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②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①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改革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第1步 专题七 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