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八)此起彼伏的思想解放——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技教育01020403目录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专题线索·逐一理清——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主观大题·专项提能——秉持唯物史观·力求活学活用专题过关高分练01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线索五: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02专题线索·逐一理清——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理清发展线索]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历程时期1.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60~90年代发展历程时期1.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20世纪初发展历程时期[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3)学习过程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维新派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洋务派主要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社会阶层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激进派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革命派主要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社会阶层[真题例证]1.(2019·江苏高考)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正确;全面复兴旧学只反映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故A项错误;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B项错误;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C项错误。答案:D2.(2018·江苏高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20年”,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根据材料中世界劳动者“要求待遇”“要求管理权”,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江苏高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广泛征集稿件,国内报道内容偏重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国外偏重西方国家,说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4.(2015·江苏高考)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B项错误;郭嵩焘主张扩大留学范围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5.(2019·江苏高考)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其著作中概括得出关注世界地理,并且注重“了解世界,求取新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促进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翁仕朝的主要成就,说明其关注民族命运,追求民主,挽救危亡的爱国情怀。其内涵根据材料二、三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国家主权方面分析,成因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和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各阶级的积极探索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观点:翁仕朝希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内涵:撰写《天下襄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向西方学习;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实业救国;不忘国耻。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民族情怀。成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受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的影响;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聚焦命题热点]1.(2019·泰州一模)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这一论说()A.倡导以“西”补“中”中西融合B.揭示了“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C.批判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D.反映了学西学挽救危亡的时代性解析: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以“西”补“中”、中西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反对传统经学,而不是揭示“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国以来教育的情况,而不是批判“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然处于民族危亡时期,材料主旨是反对传统经学,学西学以挽救危亡,故D项正确。答案:D2.严复希望用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为此他提出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尤以“开民智”最为迫切。严复意在强调()A.自由平等,批判尊孔逆流B.适者生存,推翻君主制度C.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D.借鉴西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第1步 专题八 此起彼伏的思想解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