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策略
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策略无锡市荡口、鹅湖中学张春华QQ8655313作文教学的现状无序:初高中教材都有作文教学的基本序列架构,例如七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作文: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作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作文: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作文: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实际却没有专题序列性的细则,多是概念性的解说和不同文体或者写法的简单呈现,缺少同一文体或者写法等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指导。作文教材的缺憾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不足导致了日常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周次作文题文体规定讲评目标第2周青春的细节记叙文“凤头”与“豹尾”——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第4周感受幸福记叙文学会表达真情实感第6周有这样一种声音文体不限充分把握材料,实现有效审题第8周眼光文体不限记叙文情境升格法第12周驴子和马文体不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第14周生活中的减法议论文议论文事例的叙述与分析第16周再向前跨一步议论文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无序示例:“东一榔头西一棒”,目标之间缺乏层次(高一)无序还表现在:第一,写作时间的随意性。有时一个月写一次,有时一星期写一次,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写,或者什么时候没有备好课就改上作文课,有时候看到一个好题目就心痒痒又布置学生写;第二,训练内容的随意性。任意地从练习册、报纸、作文选中找一个训练题目,高一、高二的教师拿高考的作文题来训练,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第三,指导和讲评的随意性。写作时,把作文题往黑板上一写,提一下要求,剩下的时间就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写;讲评时,或是问题集中式反馈,或是对范文面面俱到的赏析,缺少具体的作文指导。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思考:作文教学必须变无序为有序,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是当务之急。无法: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是多停留在理念层面,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方法,导致作文教学指导方法的缺失。例如某作文指导用书:第一讲:欲望;第二讲:承诺第三讲:收藏;第四讲:牵手第五讲:忧虑;第六讲:回头…作文指导是话题的选择,却没有兼顾作文技法的指导。学生可以学到的是话题的内容,缺少可以模仿的记叙文写法(审题、刻画人物、叙写事件等)。无为:教师上课没有作文教材和教案,没有操作性强的作文指导方法和实例,作文课只是简单的布置作文—写作文—评作文。有的甚至没有讲评作文的环节,只有分数的评定。思考: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教师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吗?给学生怎样的作文学习目标?读写结合的成功现象1、优秀作文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之上的;2、优秀作文也有模式,这个模式融入了个人创作;3、《西游记》的人物、事件、关系,八十一难的经历如出一辙;4、金庸武侠小说的雷同或者风格: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的启发。5、影视剧创作的同质化和撞车现象:人物、性格、关系、命运;事件、时间、场所、细节。可以复制成多个电视剧,一个演员可以在阶段内演多个相似的抗日剧现象。思考:阅读品位与适切性;阅读后积极模仿;进入模式再跳出模式树立个性读写结合早有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梳理20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无不重视读写结合的语文和语言技能训练。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共同规律,也是众多语文名家孜孜以求并亲历验证了的。在读和写的关系方面,虽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先辈早就提出过“读写结合”“读写互动”等教学建议,但是读写“两张皮”,互不对接,加剧了语文学习无序无范的状态。张志公先生在其《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引言》将语文教学概括为三个阶段:“开头是启蒙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中心;其次是读写的基础训练;第三是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对于读写训练的重要性与听说融合的方法有较为辩证的阐述。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叶圣陶先生指出:“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阅读和写作是两个过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观点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文本,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借鉴其写作方法,并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读写结合教学法是对迁移理论最好的诠释,也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人类学习不可逾越的阶段。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在《语言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吗?》一文中也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观点。写作的过程就是模仿、掌握、熟练、创新的过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作为常用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对作文模式化的不同认识读写结合需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认识:批评:模式化是作文的大忌,引导学生写八股作文。反思:作文怎样写呢?没有见过好作文,怎么知道什么作文是好作文?如何亲自操刀写作文?作文显要“入格”,再求“出格”,先“走”后“跑”。作文有“规律”,规律的存在就是“模式”。不要摈弃模式,对于更多的普通学生来说,模式学会已经不错了。不能以报刊发表作品和高考满分作文为标准。过高的要求可能只停留在抱怨的层面上。技——艺:从阅读开始教作文,省力气的做法。构成作文教学序列可以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一、能力序列:将中学生应具备的作文能力分项细化,然后分解到各年级各学期的作文训练单位中;二、内容序列:指导学生“写什么”,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怎么写;三、方法序列:包括精要的作文技法、表现方式以及各种题型的训练等;四、过程序列:写作准备、修改交流、误区规避等等;五、知识序列:必要的写作知识介绍;六、素养序列:写作兴趣、读写习惯、写作思维、写作规范等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较多是以文体训练为“序”,如先训练记叙文,再训练议论文。新课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也可以采用“文体三分”法构建作文教学之“序。除了这种“横向之序”之外,还可以采取“纵向之序”,即对三年整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进行规划,谋划“学段三分”或“学段六分”,将文体写作技巧再分解到学年或学期,从而建成序列。着眼全局,构建目标体系,为整个教学“导航”序号训练重点作文目标目标一交代清楚记叙要素子目标1:灵活交代记叙要素子目标2:中心要明确,有意义子目标3:写人记事要真实,有真情实感目标二记叙的顺序子目标1:合理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子目标2:记叙要详略得当子目标3:选材新颖,主题深刻目标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子目标1:由题目确立好文章的中心子目标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的材料目标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子目标1:选取典型材料,中心突出子目标2:细致描写,详略得当子目标3:发挥丰富想象目标五叙述结合描写子目标1:叙述事件结合适当的描写子目标2:描写应服从叙述的中心,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目标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子目标1: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法。子目标2:学会多角度观察、分析人物目标七记叙中穿插议论子目标1:记叙中议论要精当,不空发议论子目标2:记叙中的议论要与抒情相结合目标八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子目标1: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子目标2:写出自己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子目标3:能正确运用抒情的两种方式读写如何结合读写结合本身就是一种策略。目标有序指导、素材指导、规矩与个性、读后即写、先放后创。读后即悟、读后即改、文法兼顾。基本思考:读写结合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实施路径:以读促写,先读后写,读什么,模仿写什么,然后再谈独立创作。学生的作文学习必须经历一个有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先套后化。读的选择:内容、写法阅读材料选择的必要性:学生时间紧张课外阅读资料少课外阅读材料泛化、无集中目标集束炸弹式的阅读材料(题海战术)利于学生快速形成文体感和素材观点全面化。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一:范文引领策略(题材与技法、文法兼顾)精心筛选素材,主题鲜明,方法相似,文法兼顾。通过静心阅读、认真批注。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主题群。通过三五篇主题一致、写法相似的范文学习,学生对某一主题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印象,为独立写作打下了基础。素材的广泛积累就能形成作文指导的校本教材。优秀的素材,首先来自教材,可以将教材的层次打乱,按照拓展的原则进行精选,这些优秀名篇供学生学习。另外就是美文选择。这主要是靠教师精选课外的优秀文章,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提供符合要求的阅读素材。例如,杨朔的《茶花赋》《荔枝蜜》和《香山红叶》。这三篇在写法上都遵循着小中见大、一步三折、托物喻人的写法。我们暂不考虑其主题的时代意义,单就这两种写法来说,还是中学生在写作时值得学习的。模式化容易学。当然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说,模式化的文章又显得匠气过重了,这是其次。《荔枝蜜《香山红叶》《茶花赋》》里学一波三折、先扬后抑众人喜爱蜜蜂—我不喜欢蜜蜂—荔枝蜜美—看蜜蜂—老梁介绍蜜蜂酿蜜过程—蜜蜂高尚—梦见变成小蜜蜂。学借物喻人、散文诗化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二:主题聚焦策略放养式阅读是中小学生阅读历程中的普遍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在“读什么”上有所选择,其实是一种学习智慧。从不同身份、不同角度切入谈论同一个话题,“一网打尽”。学生在认真阅读这些作文之后,首先会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也可以再次基础上进行自我作文的建构。例如亲情话题。亲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唠叨、沉默、无声、期望等;父母亲情表达的差异;细节的表达、真挚的表达;对亲情的认知、感悟;选择文章如教材朱自清《背影》胡适《我的母亲》刘鸿伏《父亲》栗良平《一碗阳春面》,课外选文《母亲的眼光》《妈妈再爱我一次》《疯娘》等。作为两周的亲情系列阅读素材。生命主题阅读素材引领:向生命鞠躬胡杨:一种生命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片叶子落下来生命的滋味兵法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只是面上泛泛而读,要较快速读提高作文水平,还是相对缓慢的。而通过主题聚焦,逐一点射,“命中率”就会高一些。在一个专题较为广博的阅读之后,进行写作,头脑中就会唤醒许多素材,也会在“集束炸弹式”的聚焦中,实现主题的积累。写什么?首先是围绕着所读的内容写。按照阅读的专题进行写作。比如读的是“亲情”系列,写的时候就集中“亲情”母题来写。读的是别人的,写的是自己的。这样的话题具有模仿性和扩散性。写好人物,写出人物的细节和感情,写出事件背后的情与理。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三:素材积累策略(教材与美文)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建立校本化的作文素材库袁卫星老师:每周悦读的形式给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化整为零,阶段突破。上海曹杨二中的语文阅读校本教材。按照话题专题进行整理,作文课外阅读的素材。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四:读悟写结合有了范文的积累,学生并不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一定要“悟”。“悟”的过程是沟通读与写的桥梁。“悟”其实是一个素材发酵的过程,也是一个“泡”的结果。如何“悟”?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悟”的心得写下来,不仅是对读的体悟,还是写的表达,真正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这种表达,可能很简洁,但是往往是切中核心、言简意赅的。二是善于比较,有意识将阅读的作品进行比较,在写法上有和特点,文章立意构思有何借鉴之处等。通过“悟”打通读与写的通道。否则读如何转化为写还是一个难题。学生读了,但是不一定能够写出来。因为读是积累,写是输出。尤其是输出,是一个检测性较强的阶段,相对较难。而且影响写的因素不仅仅是读,还需要思维等方面的积极参与。从提供的典型作文中“悟”出写作的结结构模式来珍藏一棵树在我心中始终珍藏着一棵树,一棵伸向河心的垂柳。它在暴风雨与汹涌的河水中舞动,像个精灵。【开篇点题。从岸边的垂柳写起,点明垂柳的生存环境,为揭示“一棵树”值得“珍藏”的意
本文标题: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