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第一部分: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四川理工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小组成员:段娟、毛红萍、费小利、王源媛、彭碧珍、易杨专业班级:2012级统计学2班指导老师:林旭东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二O一四年十二月引言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强劲增长。“在众多的统计指标中,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贴近民情,反应民生,不仅成为各地交通事故或工伤赔偿、低收入家庭保障补贴等法规或政策执行的参照标准;而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其作为民生改善测评的重要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预测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为更好地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做贡献。摘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消费品市场容量、购买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了解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小组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深入探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有效措施,以利于全国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文献综述.............................................................................................................................5二、问题的提出.........................................................................................................................5三、收集数据.............................................................................................................................63.1数据综述..............................................................................................................................63.2数据的收集..........................................................................................................................6四、建立模型.............................................................................................................................84.1模型设定..............................................................................................................................84.2模型估计..............................................................................................................................8五、多重共线性的检验.............................................................................................................9六、模型的修正.......................................................................................................................106.1多重共线性的修正............................................................................................................106.2自相关性的检验................................................................................................................116.3异方差检验........................................................................................................................126.4模型的解释........................................................................................................................12七、参考文献...........................................................................................................................13附录:.......................................................................................................................................14一、文献综述(一)模型的经济理论阐述通过研究经济学家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决定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总收入等的关系。这里的城镇人均总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劳动收入以及其他的非劳动收入,但其中不包括政府的补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通常由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部份组成。可支配收入是全面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多,为收入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居民手中可支配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收入增加,需求的增加又可促进经济的增长。(二)影响因素分析一般认为家庭人口总数、平均每户人口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反比。家庭人口数越多,在同等收入的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少;而就业人口数、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人均总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成正比关系的。就业人口数、总收入越多,在同样的家庭人口数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可以另作假说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越多,则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工作的人口数多则总收入越多,因此人均能分配到的收入就越多;而如果没有收入,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是有的。二、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利用自身资源及对外的机会,逐渐摆脱贫困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健繁荣,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当下的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是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让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加。通过对1990-2012年的数据分析,我们试图找到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可能性方式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篇二:居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区居民收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题现状的调研报告。一.我的家乡——社区基本简介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北端。东部依绕河与县、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自治县为邻。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社区基本情况如下:⒈农业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⒉畜牧业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⒊工业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社区位于县北部,该社区人口较为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位于前列。该社区共有居民312户,人口1314人。二.调研的方法、范围本次调研报告选择了社区100户居民,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一些没有收入及长期稳定的工作者将被剔除,如农村外来打工者、学生等。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三.抽样计划1、访问地点:直接到随机抽取的受访者家中进行访。2、访问对象:必须是具有收入条件的人,严格意义上说是18岁以上的人3、如对方拒绝受访,不要过多强求,可以另外访问他人4、总之要有礼貌,对于接受受访的人要表示感谢四.调研的目的、意义通过对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的调查,分析居民收入问题,总结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居民正常消费并且日常生活不受其影响。并初步分析引发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五、社区居民收入现状调查社区300多户居民中工资性收入的居民占百分之六十,个体经营收入的占百分之四十。(一)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是居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5000元,同比增长元;二是由于营经济迅猛发展,居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7000元,同比增长3000元;三是居民在本乡地域外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5500元,同比增长1800元。(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我社区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000元,同比增长1700元。占全部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二、三产业收入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三)财产性纯收入下降。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由利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纯收入构成的财产性纯收入人均元,同比下降。整体上看,近些年来,居民收入发生了如下变化:(一)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从*至今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稳定上涨态势。三年来
本文标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5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