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迂回过渡与战略性的退却解读列宁新经济政策
迂回过渡与战略性的退却--解读列宁新经济政策作者:石镇平,王敏旋作者单位:石镇平(北京大学),王敏旋(中共中央党校)刊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TIANJINCOMMITTEEOFTHEC.P.C.年,卷(期):2002,(4)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2.列宁列宁选集1995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19964.列宁列宁选集19955.列宁列宁全集19596.列宁列宁全集1959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9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秀枝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比较-法制与社会2009,(19)苏俄建国初期在继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列宁结合苏俄国情推出新经济政策.新中国建国后,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之前,即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两国的政策存在着很相似的地方.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启示.2.学位论文蔡华马列过渡时期理论在中国的变异2003该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作家的过渡时期思想作了一个扫描式介绍.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对夺取政权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如何走向共产主义作出了天才般的设想,但他们是以西欧、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典型特征的,因而没有、也不可能对经济文化不明显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更为详尽的论述;列宁以苏维埃俄国为例创造性地提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但因早逝,其丰富的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经济政策未能充分进行实践和系统总结;斯大林按照自己对马恩、列宁过渡时期思想的理解,先进入社会主义后建成社会主义,宣布了过渡时期的结束.斯大林亲历了苏联整个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他所构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很自然地为各国共产党人所借重和效仿.第二部分指出马列过渡时期理论曾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影响和实践导向,并着重论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它就指导中国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但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认识上的偏误,使得这一理论无论在过渡时期终结的标志上、在完成的步骤形式上以及在过渡时期结束的时空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不良的后果,造成了严重持久的经济上的左倾和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三十年的发展史,都与中国共产党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认识紧密关联.第三部分作者对学术界长期争议的几个与过渡时期理论紧密相关的问题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过渡时期理论、过渡时期短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等作出了自己的思考.3.期刊论文王敏旋列宁新经济政策解读的几点思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0(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不仅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而且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是退却,但这是有限度的,有秩序的、适时将转入反攻的退却.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列宁与马恩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4.期刊论文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不仅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而且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是退却,但这是有限度的、有秩序的、适时将转入反攻的退却.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列宁与马恩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5.学位论文陈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改变”的源流分析2007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有关理论和政策方面的著作和《给代表大会的信》等三篇有关党的领导方面的信件,以及在1921年发表的《论粮食税》、《新经济政策和政治局的任务》、《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等著作和讲话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着重分析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及其错位,回归现实大地的曲折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根本改变”的逻辑轨迹问题。全文主体共分为四大部分,主要观点如下:一、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最初明显带有某些空想色彩和因素。但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俄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从俄国实际出发,决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错位决定了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也决定列宁社会主义思想必然存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前后变化巨大。二、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促使列宁多次提出工作重心转移,这也就是列宁思想不断回归苏俄现实大地的过程,是列宁不断超越“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错位”的严酷现实的过程。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三、列宁从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着手解决苏俄社会面临的三大难题,并勇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及大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这些基本取向正折射出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鲜明的政治家个性,也是决定他“对社会主义认识根本改变”的内在思想基础。四、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改变”内涵丰富而具体,包含有文化建设思想、迂回过渡思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统一思想、市场经济思想以及合作社和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思想等等。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的根本改变,其意义也决不仅仅限于过渡时期,而是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意义。6.期刊论文董军明.DONGJunming中苏两党过渡时期理论演化之比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中苏两党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理论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似,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则是逐渐地向以战时共产主义为背景内容的斯大林过渡理论靠拢.当然,我党过渡时期理论又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自己的特点.7.学位论文胡运锋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2009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指导东方其他落后国家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揭示了东方落后国家革命与建设的特殊规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毛泽东运用列宁东方理论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评价列宁东方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总结毛泽东运用列宁东方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历史经验,并进一步探讨了列宁东方理论的现实启示。第一章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列宁东方理论是以民族殖民地学说为核心、包括过渡时期学说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突出的实践性和具体的指向性。列宁东方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东方落后国家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亟需科学理论的指导。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先进知识分子是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体,进步报刊是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渠道,研究团体和出版机构是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平台。第二章重点分析和研究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毛泽东依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中世纪残余的论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依据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必须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据列宁关于农民在东方落后国家革命中重要地位的思想,指出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依据列宁关于革命发展阶段的思想,论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源于列宁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源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的思想:毛泽东建党理论则直接源于列宁的建党学说。第三章主要分析和研究列宁过渡时期学说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之间的关联。列宁过渡时期学说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合理内涵和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新经济政策是其核心内容。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列宁过渡时期学说为依据,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列宁合作化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先合作化后机械化,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毛泽东在运用列宁合作化思想过程中也有一些缺失:重视生产合作,忽视流通领域的合作;重视组织起来,轻视经营管理;重视农民走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轻视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毛泽东把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地位、性质及其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等方面,毛泽东与列宁的认识是相同的,但在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对象、形式和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别。第四章着重研究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间的关系。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把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适合中国国情,在概念表述上更全面准确;在组织形式上更民主;适用范围更广泛,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经济建设理论的渊源。毛泽东依据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提出党在革命胜利后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毛泽东把列宁关于工业化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在继承列宁发展商品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列宁根据文化建设自身规律领导文化建设的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思想是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应为千百万劳动群众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是列宁关于批判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思想在中国的运用。毛泽东与列宁在执政党建设思想上一脉相承,他们认为,执政党要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反对党内分裂活动;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从整体上评价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列宁东方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渊源,毛泽东思想是对列宁东方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列宁的著作对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理论观点直接源于列宁东方理论,在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毛泽东也深受列宁的影响;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的理论、政策策略理论和军事战略策略理论。毛泽东在运用列宁东方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列宁东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调查研究;反对教条主义;坚持理论创新,其中坚持列宁东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运用和发展列宁东方理论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在运用列宁东方理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失:混淆阶段的“大过渡”论、误解“资产阶级权利”的概念、误用“小生产者”
本文标题:迂回过渡与战略性的退却解读列宁新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