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至南北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1中考导航02知识网络03考点突破04历史图片目录导航05五年广东中考06课堂巩固中考导航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3分(选择题)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3分(选择题)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3分(选择题)4.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3分(选择题)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命题趋势】1.本单元考点属于高频考点,特别是考点1、3、5。2.准确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对中国政治框架的深远影响,识记秦始皇、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关注有关陆海丝绸之路的时政热点,本单元的考点是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的热点问题,2019年备考时应格外注意。知识网络考点突破课标考纲考点1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考点2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秦朝的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接受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派遣监督百官。丞相郡县制主父偃刺史经济上统一,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修驰道。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文化上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兴办。主要学习五经。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接受的建议“,”。把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文字隶书儒学太学焚书坑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货币度量衡五铢钱军事上①派蒙恬北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②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张骞通西域。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的国家,符合当时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汉武帝时,实现大一统,开始进入时期。匈奴万里长城中央集权封建鼎盛【史料链接】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材料一中“周的分封制”规定了诸侯对周天子要履行哪些义务?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后来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史料链接】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材料一中“周的分封制”规定了诸侯对周天子要履行哪些义务?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后来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分析: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内容是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通过分封王室宗亲和有功之臣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疆地区。第三小问,随着分封制瓦解,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且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第四小问,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上的体现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汉书·诸侯王表》问题:为彻底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实现思想“大一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他又采取什么措施?分析:为彻底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取消一些王侯的资格。为实现思想“大一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其他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考点分析:本考点内容为中国古代史的核心内容,要充分肯定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并能与分封制、皇帝制、郡县制等概念相区分,注意掌握秦皇、汉武加强大一统的不同措施(特别是监察制度)。本考点知识多,要注意识记。课标考纲考点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目的:①第一次是联络,共同夹击。②第二次是沟通西域与联系。(3)过程:年和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新疆大月氏匈奴汉朝公元前138公元前119(4)结果: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丝绸之路:(1)陆地:从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大秦)的道路(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等)。西域都护丝绸之路长安(2)海上:从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流。经济文化(4)历史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进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史料链接】材料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广儒家教育,设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考点分析:本考点两大知识点,中考均有考查题目,且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一般以地图、新材料考查张骞出使的路线、时间、西域都护、新疆的历史发展等,重点理解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课标考纲考点4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以少胜多。此战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军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决战于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奠定了。3.三国鼎立形成:魏:220年,曹操之子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曹魏),定都洛阳。(实力最强)曹操三国鼎立的基础曹丕蜀:221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国(蜀汉),定都成都。吴: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东吴或孙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4.三国时期经济发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发展,船队曾到达(今台湾)。成都229夷洲【史料链接】材料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操遂能克绍(打败袁绍),且图江南。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问题:根据材料,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由材料“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由此可知,诸葛亮提出“联合东吴,抵抗曹操”的策略。此后,在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此后曹操不再南下,孙刘乘机扩大势力范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考点分析: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正确认识三国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课标考纲考点5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1.时代背景: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是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这种民族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改革。2.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主要措施:①迁都;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洛阳汉语汉族汉族元联姻4.影响:(1)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2)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史料链接】材料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问题:根据材料,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分析:据材料“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可知,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是汉族劳动人民和汉族士人的流入,拓跋珪采取了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作用。考查的题型主要为选择题、材料题、识图题等。历史图片1.世人对图1的人物评价有褒有贬,他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2.图6是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的路线图,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3.观察图9,广东属于国政权的管辖范围,这个政权造船业发达,曾率船队抵达现在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公元前138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吴台湾4.会出现图10“身着汉服的鲜卑贵族”的原因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五年广东中考1.(2014广东)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C2.(2015广东)“盖有非常之功,
本文标题:(广东专用)2019中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秦汉至南北朝 统一多民族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6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