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首页末页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单项选择题1.(2018河南)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2.(2018青岛)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C.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D.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4.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达到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B.创办京师大学堂,“中西并用”“广育人才”C.修建京张铁路,废除科举制度D.创办大生纱厂,提倡引进外资能力提升A首页末页5.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能力提升首页末页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技术力量C.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6.(2018福建)“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A.政治B.经济C.思想D.外交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7.(2018威海)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A.筹建新式海军B.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C.创办《万国公报》D.创办新式学堂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能力提升A首页末页8.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1894年7月28日,上海《申报》发表评论:“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实,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材料显示当时国人对中日战争的心态是()A.乐观主义,反侵略情绪高涨B.轻视日本,认为日本不堪一击C.知己知彼,拥有必胜信心D.事不关己,胜负无所谓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10.(2018德阳)读下表,与这些报道直接相关的事件是()某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题目统计表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时间题目时间题目11日《清国商人归国》28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1日《袁世凯归国》29日《支那人归国》27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31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11.(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12.《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1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14.康有为曾说:“今天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康有为所说“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A.改革政治制度B.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D.推翻清朝统治能力提升A首页末页15.“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对旧营进行裁汰,所留各营,改称为旗……他引进西方新式的武器,步伐阵式仿照西方,勤加训练希望培养一支强大的军队。3月,他改求贤书院为武备学堂,以训练新式军官。”以上材料说明陈宝箴以实际行动支持()A.辛亥革命B.维新变法运动C.实业救国D.新文化运动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16.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C.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17.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一书中说道:“戊戌变法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这说明戊戌变法()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18.(2018衢州)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能力提升A首页末页19.(2018玉林)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能力提升首页末页时间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1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063.33A.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B.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C.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2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在文化教育领域,所兴办的已不只是培养洋务专才的专科学堂,而是面向国民教育(‘开民智’)的大学堂、中小学堂,并且还向最顽固的科举制度开刀——宣布废八股改试策论。这种广泛、深入的变法活动……”据此可见,他认为()能力提升首页末页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C.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2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22.《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23.(2018青岛)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战争赔款剧增C.鸦片走私严重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24.《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25.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A.旅顺大屠杀B.台湾被割占C.谭嗣同就义D.八国联军侵华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二、综合题26.(2018安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能力提升首页末页(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能力提升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首页末页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能力提升首页末页(2)材料二反映清朝统治者对外的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能力提升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均可。首页末页(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能力提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首页末页27.(2018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能力提升首页末页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能力提升首页末页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能力提升首页末页材料三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所有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能力提升首页末页(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能力提升洋务运动;揭示了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本质。首页末页(2)
本文标题:(广东专用)2019中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6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