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轮考点复习考点5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课标内容教科版九年级教材内容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册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认识“四个自信”。下册第四单元:《漫步地球村》,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学生用书P119]一、单项选择题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大大激发了国人的母语情结。据说,该节目灵感来自于国外的拼写大赛,你认为举办这样的节目()①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共筑中国梦②是大胆吸取和借鉴世界外来文化营养的表现③意义不大,现代社会电脑的普及早就替代了汉字的书写④是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举措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D2.习近平主席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启示我们()A.要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B.文化是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D.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C3.“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将古诗成功地融入现代创作的歌曲中,实现了打动人心的优美旋律和连绵不绝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和美统一。这种风格的创作,你认同的观点是()①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②要受到人们的喜欢就必须使作品有古典韵味③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④更应该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C4.为建设美好生活,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活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是()①追寻“川东红色文化”活动②考试前拜考神、烧香拜佛③开展“斑马线文明礼让”活动④选择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86种,广电总局强调,要结合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出版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图书深入校园、社区、农村、基层,形成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氛围。可见该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①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②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优秀的文化③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中学生文化素养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D6.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在中国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列关于发展先进文化观点正确的是()A.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B.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D.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A7.孔子学院,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②中华文化对人类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③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文化④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繁荣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做好这一“传承”工作,就要()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②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③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④让中华文化与其外来文化融为一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A9.近年来,为了发展先进文化,我国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②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文精神文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10.201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华文化再一次进入国际视野。这表明()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C.传统文化总是与现代文明相协调D.要消除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B11.在过去的2017年,传统文化热席卷影视、综艺、图书出版、教育等行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和内容的多种艺术样式不断涌现。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有媒体评论说:“诗词、非遗、文物,传统文化成2017年最大‘网红’。”传统文化成为“网红”()①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②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④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12.2018年初,央视推出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两相融合,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该节目的推出()①让经典诗词洋溢着生机和活力②能激发人们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③将传统文化改造成了先进文化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13.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该节目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节目的播出()①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②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③说明我国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④不利于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B14.在2018年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上,各国艺术家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新锐等不同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各焕异彩、亮点纷呈,让中外观众大享视听盛宴。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C.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精神生活D.文化交流必须弘扬外来文化C15.【我爱巴文化】我市某中学九(1)班举办“我爱巴文化”主题班会,特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主持人:春秋战国时期,达州就是巴人聚居地。然而巴人建立的巴国,北有秦国,南有楚国。秦强楚大,以强凌弱。但夹缝里的巴国日子很不好过,后来被灭亡了。小张:巴国早已灭亡,我们还谈什么巴文化?无聊!小明:巴国虽亡,但巴人特质血脉相传。长期的生存危机使巴人骁勇尚武,刚毅倔强。许多达州人走出大巴山,大智大勇,无所畏惧,这就是巴人遗风。达州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保护、交流和弘扬巴文化有何重要现实意义?【答案】①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或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塑造我们的人格,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材料一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如何对自己民族的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摆在每一个青少年面前的重要课题。材料二某市有关部门开展了一次对于本市中学生文化认同状况的调查,大致情况如下图。材料三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在综艺节目中注入并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用新的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心理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同时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2)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从道德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7.材料作为中国国务院侨办倾力打造的春节品牌活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被华侨华人誉为“海外春晚”。自2009年以来,已累计向12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62支艺术团组,观众累计超过520万人次。2017年,“四海同春”赴17个国家38座城市,举办演出44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河南省也组织多个艺术团体赴缅甸、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执行“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任务,受到到访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四海同春”全球巡演有何意义?【答案】“四海同春”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2)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注意什么?(两个方面即可)【答案】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有益的成分;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尊重文化差异,平等相待、求同存异;注意文化安全,防止文化迷失;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讲文明、懂礼貌;注重礼仪,展示良好的自身形象等。18.【文化自信】材料一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将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让文物活起来”。材料二2018年3月2日上映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和科研成果,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上映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厉害了,我的国》,当主旋律电影牢牢占据大众文化主流市场,获得高度评价,并频繁引发外界关注,已然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例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国家宝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答案】材料一中的《国家宝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上述材料中《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视作品获得高度评价有哪些现实意义?(3)材料三中所指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答案】①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传递正能量。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提高国际影响力,彰显我国综合国力。⑤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答案】材料三中的“文化自信”来自于:①来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来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③来自我国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④来自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⑤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
本文标题:(达州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 第二轮 考点复习 考点5 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419 .html